兩組子母雞以洞石月季花和洞石蘭花相隔,洞石玲瓏,月季嬌艷,蘭花淡雅。
俯身細細地端詳了一陣,向南這才直起身子來,淡淡地說道:
“這件斗彩雞缸杯品相完美,工藝精湛,色彩絢麗如新,通體釉色瑩潤,畫工細膩,應該稱得上是雍正官窯的一件精品古瓷。”
“是嗎?其實我看著也挺喜歡的。”
宋晴彎下腰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這件斗彩雞缸杯看了一會兒,笑著說道,“這件斗彩雞缸杯不便宜呢,拍賣公司的估價就高達600萬元。”
向南略微一琢磨,微微點頭,笑道:“這個估價只能算中庸,等拍賣會的時候,一旦競拍的人多了,我估計600萬元還不一定拿得下。”
“不是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嗎?藝術品的市場價格,取決于收藏家愿意支付的價格。”
宋晴扭頭看了向南一眼,眨了眨眼睛說道,“要是真有收藏家對它一見傾心,肯定會愿意為它支付超過600萬元的價格的。”
“你說得對。”
向南笑了起來,轉身往展廳里面走去,“既然來了一趟,咱們就去看看其它古董吧。”
宋晴“嗯”了一聲,快走了幾步,跟了上來。
兩個人在展廳里走了沒多久,就看到一幅掛在墻上的設色紙本古畫,簽條上寫著“新羅山人作竹動鳥聲清妙跡”的字樣。
新羅山人,是清代杰出繪畫大家、揚州畫派代表人物之一華嵒的號。華嵒,字德嵩,更字秋岳,閩省上杭白砂里人,后寓居臨安。
華嵒擅長繪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擅書法,能作詩,在當時被稱作“三絕”。
他的這幅《竹動鳥聲清》中,怪石嶙峋,石后一根枝杈曲折指天,幾片枯黃的樹葉零零散散懸掛枝頭,一只黃雀佇立其上,仰頭朝天,嘴巴微張,似發出鳥鳴,怪石前方,幾枝翠竹悄然挺立。
這幅畫是華嵒七十五歲時所作,畫風已經極為成熟老道,既有細節描寫的精微性,又不失筆墨上的簡逸生動,禽鳥毛羽細致蓬松,毫毛畢現。
華嵒的花鳥畫風格,清新俊秀,率意疏容,對后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向大哥,這幅古畫的意境看起來很蕭索啊。”
宋晴站在一旁,仰著小臉細細地看著面前的這幅古畫,渾然不覺自己已經露出了一截白皙如玉的頸項。
她微皺著眉頭,低聲問道,“這個畫家很有名嗎?”
“在畫壇里名聲不小的,他是清代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向南笑了笑,有些復雜地解釋道,“這幅古畫,表現的就是秋冬時節的景象,是畫家在貧病交迫的晚年創作出來的,大概也有用作品來表達心聲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