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在開始籌備建設博物園之時,向南就開始關注博物館建筑了,看到龐仲軒設計的這份三角鋼琴式博物館,他的腦海里頓時就想起來,這應該就是以現代主義建筑為主流的第三代博物館建筑。
第三代博物館建筑流行于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這類建筑設計的理論基礎是功能主義,主張以形式反映建筑的實用要求,反對矯揉的裝飾風格和繁瑣的細部樣式。
這類建筑設計實際上還是很符合向南個人的審美眼光的,只是他看來看去,總覺得還是差了那么一點意思,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鋼琴是源自于西洋的緣故,還是由于用樂器形狀的建筑來做華夏文物的主博物館大概也不是十分合適。
因此,向在看過這份編號為B001的設計效果圖后,雖然感覺還不錯,但也沒什么表態,便將它放在了一遍,繼續看起了其它的設計效果圖來。
他這邊剛放下一份設計效果圖,坐在一側的許弋澄便順手將它拿了起來,也皺著眉頭仔細地欣賞起來。
一共八份主博物館設計效果圖,向南實際上也沒看多長時間,十分鐘不到就全都細細地看了一遍。
見向南將手里的效果圖都放下來了,龐仲軒也很快將手里的茶杯放在一邊,笑著問道:
“向先生,這幾份主博物館設計圖里面,有沒有你覺得特別滿意的?”
向南在腦海里回想了一下,又伸手從那幾份設計效果圖里找出一份來,朝龐仲軒笑了一笑,說道:
“我對建筑設計并不是很懂,不過單就從第一印象上來說,我可能會比較偏向這一份。”
“我來看看。”
龐仲軒笑著點了點頭,伸手接過了向南手里的那份設計效果圖。
這一份設計效果圖的編號是B006,主博物館建筑外形呈現一個大大的“X”形,只有一層,外墻是白墻黛瓦,每隔一段,墻面中間都會有圓形的紫紅色木雕裝飾窗,屋頂呈人字形,飛檐翹角,古色古香。
主博物館建筑外圍是一片淺淺的水域,“X”形主博物館下方兩條腿正好在水域當中,上方兩條腿則在一片翠綠的草地和樹林之間,博物園的入口處,則建有一棟高大精美的石牌樓,上面雕刻精美,流檐翹腳,顯得宏偉壯麗。
另外三棟徽派古建筑,則是重建于主博物館正對面的林子當中,每一棟之間都隔著一段距離,既相鄰又互相獨立,白墻黛瓦掩映在翠綠的樹林之間,頗有一種山水畫的韻味。
“這一份設計圖,在主博物館的設計當中,我是用了比較多的徽派建筑設計元素,比如‘徽派三雕’、白墻黛瓦、馬頭墻,以及石牌坊等等。”
龐仲軒看著手中的這一份主博物館設計效果圖,忍不住笑了起來,說道,“而且,在這主博物館的造型上面,我也是有深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