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弋澄離開之后,向南就從辦公桌邊上取來了一個包裹,這是從F國巴里斯郵寄過來的,想來應該就是加利特先生之前說的那幅用來交換兩件拼合瓷器的古畫。
將包裹打開,里面果然是一件長條形的紅木古董盒,向南將古董盒放到面前的辦公桌上,伸手將蓋子打開,從里面取出了一幅卷成卷軸的古畫來。
向南解開古畫上系著的帶子,將這幅古畫慢慢攤開來。
古畫攤開后,在引首處,可見四個端莊秀美、雋永俊雅的行楷大字“松崖別業”,右邊有小字落款“西崖”,下鈐“賓之”、“大學士章”兩枚朱文方印。
這落款的“西崖”,是明代內閣首輔、詩人李東陽的號,這就意味著,“松崖別業”這四個大字就是李東陽書寫的。
引首右邊的圖幅上,右側危崖聳立,峭壁如刀削斧劈,山石嶙峋,墨色濃重。
在山崖上壁,有一棵松樹橫生而出,枝葉如蓋,松崖下方的平臺處,有兩間瓦舍前后排列,門扉敞闊,屋內有兩個石墩,還有一扇水圖屏風。
屋子后面栽種著一片翠竹,亭亭玉立,枝葉繁茂,院子里有兩個童子,一個身穿橙色衣服的童子正拿著扇子向茶灶扇火,一個身穿藍色衣服的童子則端著茶水往另一邊的涼亭前行。
除了這兩個童子外,還有一只白鶴正在前方低頭覓食,對前方的藍衣童子毫無所覺。
在畫面中部有的水塘邊上有一個涼亭,一長須男子身穿便服,手里拿著羽扇正在倚著欄桿觀賞水塘里的荷花,涼亭當中各有一張書案和一扇山水屏風,書案上有筆墨紙硯。
在畫面左側,則是遠山縹緲,云樹朦朧,筆墨秀潤,一股水流從山中緩緩流淌而來,流入水塘之中,近山之處岸邊有矮屋幾棟隱于樹林之間,遠處則有高樓聳立。
在這幅古畫的卷后,則有唐寅自題的詩句,“翠竹并奇石,松崖留古柯。殘荷水亭坐,秋思興如何?”再下方,則是唐寅的落款及鈐印。
《松崖別業圖》手卷,是唐寅在正德戊辰年(1508年)九月所作,當時他39歲,正處于書畫技法過渡期,因此,為了追求技法的融合,在這幅畫中嘗試了多種畫法,甚至還融入了最是顯而易見的書法。
在這幅畫的前段,山石的皴法,用很整齊的“排砍”畫法畫出,烘染得體,與李唐、周臣十分接近,沒有脫離南宋畫法的藩籬,但也絕對沒有畫家習氣。
在后半段,江水開闊,遠山霧靄,畫面上留下大片的空白,這種構圖與沈周的畫法十分接近,但通觀全圖,又要比沈周畫得更為精細,用筆又比周臣含蓄,這正是唐寅介于沈周、周臣之間的一種畫法。
《松崖別業圖》的整幅畫面,前實后虛,蒼老而又秀潤,毫無塵俗之氣,唯見書卷氣息。
這幅古畫,前面以周臣畫法開卷,后面以沈周筆法結尾,這種畫法在明代諸多畫家之中,也只有唐寅一個人能做得到了。
“不愧是鼎鼎大名的唐伯虎啊,這幅古畫當得上是國寶級文物了。”
向南將唐寅的這幅《松崖別業圖》手卷從頭到尾細細地鑒賞了一番,也忍不住贊嘆出聲。
與此同時,他更是佩服加利特這個F國小老頭了,連這幅古畫都舍得割愛,這小老頭也不是個一般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