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暢春園的景色,也無法撫慰皇帝內心的創傷。
等待侍衛報告結果的過程中,康熙想了很多,從他早年諸子接連夭折,到從胤禔開始終于有兒子立住,再到如今自己垂老、不安分的年長皇子們蠢蠢欲動奪嫡爭儲。
康熙的怒火,在下午滿都等人來報,巴漢格隆等喇嘛招供,直郡王確有咒詛廢太子之心、讓他們行鎮魘之術時,達到了頂峰。
“挖,掘地三尺給我挖,讓朕好好看,朕的大阿哥還有什么驚喜送給朕”
家丑不可外揚,大阿哥行鎮魘之術咒詛太子,除非皇帝親口說出此事,否則的話,就是不能外傳的秘密。
負責把守直郡王府的侍衛們嘴都嚴嚴實實地閉著,放在不知內情的人眼里,就是大阿哥不知犯了何事,似乎下一秒就要步上廢太子和八阿哥的后塵。
胤禔一點消息都沒收到,就被管控了人身自由,心中雖有不祥的預感,卻也沒猜到是因為鎮魘之事。
他覺得自己隱瞞得可好了。
直到侍衛們開始根據喇嘛們的供詞,挖掘掩埋于各處的鎮魘之物,胤禔才恍然明白自己的謀劃已然敗露,登時慌張起來。
敢行鎮魘之事,不代表他被發現了以后不害怕。
倒不如說,胤禔為了爭奪儲位使出的都是鬼蜮伎倆,而不是像李唐皇室那樣刀兵相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就足以說明他對皇父的敬畏了。
胤禔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他的家眷更是不用說,他們渾然不知情,被陡然被圍困在王府中。對未來處境的恐懼讓整個王府上下人心惶惶。
而等到侍衛們在王府中開挖,還真的挖出東西來了之后,對后宅陰私敏感的人,已經猜到府上發生了什么事。
事實上,不管是直王府的后宅女眷還是胤禔本人,都沒想到,敗露的事情不只胤禔鎮魘太子一件。
在一批人兢兢業業地對直王府“破土動工”,挖掘被掩埋起來的咒物的同時,另一批人,則在調查相面人張明德與胤禔的交集。
根據順承郡王、張明德等人的供述,和張明德交集最多的皇子是胤禩,而且所有有交集的人處于同一條線上,但實際上,張明德案牽涉的皇子分為兩批,謀劃行事的人也分為兩邊。
一為普奇、胤禩的交集線,普奇將張明德推薦給胤禩,張明德為胤禩相面,并提議可刺殺皇太子,胤禩將他逐走。
另一邊是順承郡王、胤禔的交集線,張明德被胤禩逐走后復歸普奇處,又被順承郡王送去胤禔的直郡王府。張明德住宿直王府、獲得自由后多次往來于直王府與外界。
對自己和張明德之間的關系,胤禔不是傻子,早就想好了理由,向康熙密奏過。
不管他實際上的操作如何,匯報給康熙的時候,他想表達的自己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他胤禔和張明德接觸,只是想穩住此人、引蛇出洞,看對方還有什么迷惑人心的操作。
可是,虛與委蛇和真心實意讓對方做事、只是見勢不妙才斷尾求生是不一樣的。
就算康熙之前沒有懷疑胤禔,出了鎮魘太子之事后,他在皇帝心中的形象,也已經完全反轉,從前的言行,也要被重新拿出來品評了。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