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對兒子們確實是個端水大師,但是這水放到太子面前的時候,它就是端不平。
從前胤禩不知道,還因為自己是最小的一個放到年長皇子里封爵的皇子,受到康熙的偏愛,因此認為自己地位是特殊的。
可是等到太子被廢后,只需要胤禔言語挑撥,皇父就能將自己打落塵埃。
胤禩深切地認知到,他在皇父心中有地位,但并沒有他想象中那么重要。
將皇父和廢太子的關系代入到自己和弘旺身上,再將他們這一群皇子的身份替換為侄兒,轉換視角以后,胤禩看待事物就有了新的理解。
就算和侄兒們再親近,關系再好,自己最愛的,依舊是弘旺這個親兒子。
以后和汗阿瑪相處的時候,他就把自己當成普通的宗王之子,保留對汗阿瑪的敬畏。
若說胤禩對皇位完全沒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但真的要付諸實踐,他還沒有這么瘋狂。
最起碼,這段時間發生了這么多事,都是圍繞著奪嫡展開的。皇帝再怎么寬仁,也不可能容忍子嗣一而再、再而三地覬覦皇權。
就連太子尚未被廢黜的時候,皇帝也無法容忍子嗣們擁有過多的權威,以至于凌駕于皇權之上。
想到自己知曉的,皇帝在塞外出巡途中所下諭旨特意強調的國家唯有一主,胤禩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了。
乾清宮的布局,胤禩一向熟悉。就算在府邸之中幽禁了半月,他對乾清宮的熟悉感也沒淡化,反而因為這些日子的回憶,將印象加深了。
整個乾清宮,和胤禩印象里差別最大的,就是宮殿的主人、當今皇帝康熙帝。
康熙八歲登基,從順治十八年到如今,御極已有四十八年。
即使已有五十六歲,康熙在胤禩印象里,依舊是那個正值盛年的汗阿瑪。
可是現在,胤禩清楚地認識到康熙老了。
皇帝對兒子的猜忌,從圣諭中強調的國家唯有一主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胤禩被革爵,并不是因為他讓張明德相了面,又沒有奏報張明德的胡言亂語。
最本源的原因,還是因為他超出了康熙的控制范圍。
正值盛年的康熙不會忌憚兒子,但年老體衰的他可不一定。
皇帝本人不會承認事實,但是他的虛弱無力,已經在他對胤礽、胤禩等人的一系列的暴怒鎮壓中顯出了端倪。
胤禩不動聲色地深吸一口氣。
他知道接下來的劇本該怎么演了。
插入書簽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