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來說,不能說是忽悠。
顧媻覺得自己生前干的那行雖然叫做導游,但實際上是心理專家。
首先他們老板眼光獨到,十幾年前就有目的性的將客戶群體瞄準了退休人群。
老板那年四十,據他自己說還很風華正茂,就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樓下的燒烤攤子,正喝著酒呢,回頭一看,一群退休大爺大媽在廣場上揮汗如雨,當即他便一拍大腿,決定要搞個老年旅游項目。
顧媻進駐公司的時候,老板頭都禿了,肚子也大了,公司卻還是最初的模樣,沒擴張過,也沒裝修過,來來往往了很多導游和主管,最終也都干不長,旅游業的確是個香餑餑,但正因為太香了,老板哪怕占據天時也搶不過那些本身有錢的大款。
人家成立個什么大型國際旅游項目,他們國內的小公司就斗不過了。
顧媻有次跟老板出去陪大老板喝酒,也就是為了搭上人家的順風車,自己招攬客人給他們,賺個提成的錢,好家伙,那叫一個難。
人家大老板其實也不缺你這點兒東西,但就喜歡被人求著的感覺,三請四請人家還覺得沒什么誠意,轉頭就把項目給了關系好的朋友。
顧媻在得知這個事情的時候,就在想自己什么時候才能做那樣的大老板呢
可想想并沒什么實質性的用處,他以自己在社會摸爬滾打十幾年的經驗做出了跳槽的決定,直接帶著一批自己聯絡得感情很好的老客戶去了大老板的店。
聽說他跳槽后,禿頭老板罵了他一個下午,顧媻卻喜滋滋地拍了拍自己的新工作證,目光瞄向了新公司的去年的金牌導游霞姐。
打不過就加入呀,要講義氣良心的話,他八百年前就餓死在外頭了。
話說回來,忽悠這個詞,一般是那些老年人客戶的子女對他們導游行為的總結。
可這件事在顧媻看來,其實當真不能算是忽悠,起碼他這邊帶的客戶都從不說他一句不好,大家是出來玩的,他當然也是希望客戶們開開心心來,開開心心買點東西,再開開心心的回家,他也開開心心賺錢。
所以他跟上屆金牌導游霞姐不太一樣。
霞姐因為其帶的團是高級團,也就是一個人一萬的那種出國游,所以基本上不會帶客戶去指定的什么購物地點買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他當時雖然是帶著客戶跳槽,但依舊還是帶的較為便宜的老年團,一趟旅游下來,起碼得帶客戶們去三個購物地點才算完成指標。
其他導游其實也很討厭這種購物模式,成天搞得跟打仗似的,還要跟客戶吵架什么的。
顧媻則從不抱怨什么,遇到問題那就解決問題,實在不行就再跳槽。
他首先帶的團年紀都在六十歲以上,結伴出來的為多,到了購物地點后,他會有選擇性的給男性找個休息場所喝茶釣魚打牌,只帶著女性出去購物,購物場所也有篩選,在了解過每個人的經濟情況后,他會著重培養不差錢的客戶多買一點,比較緊巴的客戶就隨意了。
客戶們的感情也是他從接收到客戶資料的當天就開始培養的。
每天一個問候電話,有錢的阿姨必須全程跟在對方身邊講解,時不時說一下自己工作的困難,一路把人當親媽伺候,旅程結束后還要定期回訪。
就這樣幾個月后,霞姐手里的高端客戶團就被老板交到了他的手里,年會上金牌導游的證書獎金也全給了他。
顧媻還記得大老板拍著他的肩膀讓他好好干,說以后絕對讓他做個主管什么的,他卻早已跟梅阿姨談好了去對方兒子公司當生活總助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