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仰和其他家屬一樣,坐上了家里人開的小車之一。而談瀟則是隨著陰鑼鼓班一起上了運送棺木的靈車,林姑姑也抱著遺像在前頭。
后車廂沒有關緊,可以看到里頭的人,站著隨車搖晃。
每隔一段路,寧哥的手就會探出來,高高拋起幾張黃色的紙錢。
林仰的媽媽小聲道“你今年流年犯天狗,等下記得站遠點,下山的時候,也千萬不要回頭,知道么”
老爺子本是喜喪,但是出了殯儀館這件事,讓他們心里都有點犯起嘀咕,所以這次上山,都沒讓家里太小的晚輩一起來,都讓先回家了。
林仰點頭,想起談瀟說他們這屆一半以上今年都犯天狗,又有點不知道說啥好。
車一路開到郊外山腳,這里不是正經的墓園,而是向這邊村里租的地。
村里把地租給想要土葬的人,同時有什么挖穴、抬棺的活計也會找他們,有的村民甚至還承接幫忙上墳掃墓的活兒。
“這地我爸十年前就定好了,頭兩天挖坑的時候,說挖到了大石頭,我剛想跟他討價還價。”林姑姑對大家說,都是吃這碗飯的,連談瀟也知道,一般這些村民挖墓穴時挖到了石頭,會喊價兩千到六千不等。
“結果啊,他說我爸早在買地的時候,就按當時的價格給了他一千,說是趁著還沒通貨膨脹。現在果然漲價這么多,那邊只要再添個五百,我又砍到了三百。”
林姑姑說起來,還有點得意。
她懷里的遺像上,老人家黑白相上是淡淡的笑意,似乎也能看到生前愛說笑的性格。
車一停穩,談瀟就拿著主家準備好的引魂幡先跳了下去,他作為靈師,要在這場喪禮中負責所有陰陽溝通的活兒。
下來后,談瀟又扶了下抱遺像的林姑姑跳下來。
八個村里雇的工人一起把棺材抬了下去,隨著寧哥一敲鼓,陰鑼鼓班子吹打起來,響徹曠野。
一切程序被壓縮了,歌師含著眼淚唱起喪歌“高福高壽一世休,辭別親人歸陰府。鳴金響鼓送亡靈,黃泉路上身平安”
然后便聽到,不止是陰鑼鼓班的歌師,只要是會唱喪歌的人,都默契地逐一在路上唱起自己知曉的喪歌段子。
這些多是老者了,南楚舊俗講究“喪鼓趕情”,比起送禮,送上一首喪歌在主人家心里似乎更有情分。
但像林仰這樣的年輕人就完全不會唱了,連他父母會的也不多。
林仰可以看到他那位同桌持著引魂幡站在最前面,也開口唱了起來。
他作為靈師,和其他唱的不太一樣,他唱的是“還陽號子”,即招魂詞。
“人生百歲兮,終不免無常,滿門哀慟兮,惟愿早生方”
靈師的招魂詞像極了屈原的招魂,這是傳承演變了數千年的風俗,早在那個年代,人們便在喪禮上歌樂鼓舞,以祭亡者。
少年聲調悠揚,遠遠傳開后,遠處竟隱隱有和聲。
那是個中氣十足的老者聲音,幾乎能穿透云霄,他也在唱著喪歌,歌詞有些隱約
“腳踏生地觀生人,我是遠處一個人。人怕孤老將,虎怕拆了林。拜謝各位歌先生,一起唱到大天明”
出于對亡者的尊重,南楚人路遇喪禮,哪怕不認識也會和上一段喪歌,這樣的老規矩現在只有少數老輩人會做了,但也不是鮮見,尤其這是村里買的地,還是有不少懂舊俗的人。
聽上去,是有位過路人在和歌。
可林姑姑此時卻是一個踉蹌,看著茂林深處失聲道“爸爸”
她的眼淚一下奔涌出來,那聲音渾厚有力,像極了她熟悉的父親的歌聲,只是自從老爺子病了退班,已有多年沒聽過。
一干披麻戴孝的親屬聽到林姑姑喊爸爸也全都炸了,恍悟過來,可不是么,太像了,這聲音太像老爺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