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我還看到了一位熟人那不是楚巫談弟弟么,之前沒聽說他也上場,又要有新舞臺啦
比起楚巫,主持人說劃手都是什么辦公室搞文化研究的,我比較疑惑,既然是傳統龍舟表演,我還以為會找一些過去的老劃手
這龍舟隊的成員,艄公之類位置是要老船員,這種可以干很久,但劃手,自然是要年輕力壯的。但說是表演賽,很多人都覺得,應該是一些無法參賽的老劃手。
你找一群坐辦公室的來,就算他們能說出龍舟的一百種文化寓意,那又有什么用
繃不住了,找了群專家下水,哪個大聰明的建議,等下不會直接翻船吧
別這么說,萬一人家練過呢
此時船員們都已經登船,橈片整整齊齊,搶紅即將上演。
所謂“搶紅”,本是過去龍舟競渡的一大看點,對應的乃是“賞紅”。在競渡之時,觀賽百姓們為了支持自己喜歡的船隊,拉上一匹紅布,裹上賞銀或獎品,掛在竹竿上頭,龍舟隊奮力劃到岸邊,劃手從竹竿上搶到賞紅,掛在自己船身上。而若是單給奪勝隊伍,便是“搶紅”了。
很多時候,都是親朋好友之間去支持龍舟隊,給予賞紅,叫他們滿身掛紅。到了比賽規范的現在,大家都是去搶小旗子,搶到了代表勝利,而想要支持龍舟隊的可以直接捐款或者獎品,這樣獎勵最后也會到達勝者手里。
但要是讓南楚老人來說,這可沒有從前搶紅那種激動感了。祝大永就聽他爺爺說過,從前家里雖然條件一般,出不起太多賞銀,也會扯一塊紅綢子,包一些香煙,聊表對龍舟隊的支持。
伴隨著鼓點,貓頭龍舟如離弦之箭一般沖了出去,每個“坐辦公室的學者”都是眼神堅定動作整齊迅速,他們看上去不像是沒有對手的表演者,反而像是身經百戰的劃手,多少讓議論紛紛的觀眾有所改觀。
岸邊的祝父甚至“咦”了一聲,“看著還是挺厲害的哦。”
表演賽要劃到對面再回來,在他們離岸之后,鏡頭對準了岸上一個少年,只見其舉起了一根長長的竹竿,上頭裹著一塊團起來紅布,這便是等下龍舟要搶的紅了。
“那不是孔宣嗎”林仰等一眾同學立刻就認出來了,“難怪他也來湊熱鬧,去幫瀟崽打工了啊,也不知道有沒有工錢”
談春影揉著手“謝謝你啊小孔,阿姨打鼓打得手累了。”
孔宣“沒事。”
龍舟的速度何其之快,說話之間,孔宣看到談瀟船已經渡了一半河。
也是此時,觀眾們看到對面河上的救生船,竟然是用將一方寬大的竹排從岸邊,向河里一推,飄出去老遠,正正擋在了龍舟隊渡河的路上。
這是什么,障礙賽啊
年輕的觀眾們摸不著頭腦,就是祝大永這個年紀的龍舟愛好者,都不太明白,這是要讓模擬“攔腰截”,讓船隊表演急轉彎嗎
唯有他父親這年紀的老人,眼睛一亮,“這,難道他們是要”
話音未落,貓頭龍舟已臨近了竹排,談瀟擊鼓愈發急促,劃手們齊齊喊著號子,橈片下得極快,猛沖之下,整艘龍舟從幾米寬的竹排上飛躍而過
“我去”岸邊觀眾都沸騰了,不意能看到如此精彩的一幕。
我服了,涂裝越可愛下水劃越快太猛了
雞皮疙瘩起一身,眼珠子快掉出來了,是我小看辦公室文員了所以說以前的龍舟賽也有這嗎
祝大永心情莫名激蕩,好像自己也身處其中一般,
祝父更是忍不住拍著扶手,“好多年沒有看到了,飛舟”
想當年,南溪河承載著運輸作用,又有不少放排人順流而去云夢澤買賣,河里靠岸時常停著大大的竹排,這種景況一直到幾十年前還存在。
龍舟賽里,直水競速也就罷了,若是橫渡比賽,難免會遇到竹排,功夫不行便繞道,調頭不急便會撞船。若是有龍舟隊能夠飛舟渡竹排,那必然是迎來兩岸喝彩聲,過后幾年、幾十年仍然被討論的存在。
這樣的場景,祝父沒想到還能看到,甚至是和自己的孩子、這么多游人一起看到,想起記憶里的喝彩聲,眼前南溪河也仿佛回到了從前的模樣,令他眼眶一紅,用力鼓著掌。
貓頭龍舟隊用一手飛舟度竹排證明了,就算前頭掛的龍頭再搞怪再少女,他們確實是傳統得不能更傳統的龍舟隊夠兇猛
龍舟在對岸調頭,接近岸邊時迎來的巨大呼聲證明他們已經靠短短兩分鐘便扭轉了觀眾印象,搶紅需要獲勝者,但此刻沒有對手的他們,就是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