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譚彥之聽了他媽的那些話,他還繼續挖。
“連地皮帶過去不好。”譚彥之道,“太重了,也不好看。”
“你那么大的力氣,還重嗎”譚母道,“送東西,不是該送重一點嗎”
“泥土太多,容易弄臟地板。”譚彥之很認真地回答。
“”譚母懷疑兒子是故意的,兒子明明知道她在開玩笑,他還認真的回答。
“沒有都挖走,就是在茂密的地方挖幾棵。”譚彥之道,“家里也不能禿了。”
“是不能禿了,等曉雅嫁過來,她看著光禿禿的院子,也不像樣子。”譚母道,“到時候,你該去哪里挖”
“現在多種一些。”譚彥之道,他可以撒一些種子去,那些種子等到明年的春天應該就會發芽吧。現在撒種子也不知道有沒有用,沒用的話,等明年繼續撒。
“家里的院子就不用你操心了,一會兒讓阿姨打理一下。”譚母湊過去,她幫著兒子一塊兒挖,“你得挖帶花骨朵兒的,這種花都已經盛開的就沒有必要帶去。等你帶過去,這些花都在路上蔫了,花瓣也掉了,就光禿禿的不好看。”
譚母還是懂得一些花花草草的,這個季節,天氣熱,要種花花草草也不容易。好在最熱的時候已經過去,步入九月,溫度就相對沒有那么高,不像七八月份的時候,讓人都不敢走出去。
“我們家里的花草是好看一些。”譚母道,“你去外面買,還不一定能買到這么好的。”
家里的花草都是經人精心打理的,譚母有時候也喜歡坐在院子里。就是這幾個月,院子里的蚊蟲多一些,就算掛一些驅蚊包,還是有蚊蟲。
“別挖菊花。”譚母道,“菊花不合適,給人送花,不能送菊花的。”
譚母在那邊說,生怕兒子送了不該送的花,以至于人家讓她的兒子滾蛋。
當何曉雅見譚彥之大了很多花花草草到家里的時候,她都想為譚彥之鼓掌了,這效率沒得說。
“不用上班嗎”何曉雅問。
“廠子里的事情不多。”譚彥之道,“那邊的效益不大好,我本身也就是處于半退的狀態。”
“其他人也這樣嗎”何曉雅知道譚彥之和向柏軒是在一個工廠的,只不過譚彥之的歲數大一些,還是技術方面的工程師,而向柏軒就是過去學習電焊。
“有的人直接出去了,有的人就先去做別的,等廠子需要他們的時候再回去。”譚彥之道,“就是分流,設法多賺一點錢。廠里沒有發工錢,他們也能找到別的活干,不至于沒有錢買米。”
最近幾年,很多國營的廠子都倒下了,大家都在尋找出路。譚彥之的技術高,廠子需要他的時候,他就回去一下。他跟那些一線工人不一樣,也不需要靠那點工資生活,還有別的路可以走。
有很多工人離開工廠都不知道做什么,他們都希望廠子能給他們安排好路。也有廠領導主動帶頭去開技術培訓班,讓更多的人去學習,讓他們以后也能有活做。還有人去給人做家政,各種各樣的,都是為了爭取一條活路。
他們的工廠還算是好的,省領導的意見就是支持他們的廠子,讓他們的廠子繼續發展下去。
只是廠子還有一段艱難的道路要走,沒有那么容易一下子就賺到很多錢。能有省里支持,他們廠子也就沒有那么容易倒下。
“我呢,沒有在廠子,也有別的收入。”譚彥之道。
“你之前說過。”何曉雅都記著。
“這個季節,也不知道這些花能不能存活。”譚彥之道,“我打算去拿一些盆栽過來,那樣會好點。”
那些在盆里種的花,本身就帶有比較多的土,會更好活一點。
“可以啊。”何曉雅道,“今天沒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