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江利仁一樣想法的人很多,他們都覺得文章是在夸贊江大海,他們都跟江大海認識的,當然不覺得這報紙是在損江大海。多么令人感動的情義啊,他們都要哭了。
曾經被迫害過的知青倒是能認可文章中女方的態度,要不是特殊時期,那個女子又怎么可能嫁給這樣的男子。就算女子曾經依靠過男子,女子也有付出,男子怎么能這么傷害女子,一個大男人一直揪著過去的那點恩情不放。
“這男人是做了好人,這女人就得受苦了。”
“離婚,就該離婚啊,不離婚的話,等著一輩子為這男人填補窟窿嗎”
“我不知道別人,反正我做不到這男的這個地步。”
“同樣都是男的,這男的怎么就這么優秀呢”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就看他們代入誰了。
還有的人是覺得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的身上,發生在別人的事情,那么他們就配合著感動一下唄。
這樣的文章能登在報紙上,也許就是夸贊呢。
何曉雅要的就是這樣多方面的態度,她就是客觀闡述現實,哦,可能她有那么一點刻意。畢竟她是何美麗的妹妹,是女方這邊的親戚,又不是男方的,她也受過委屈的,她當然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委屈。
瞧瞧,她狠起來連自己都沒有放過呢,她也把自己寫進去了。
男主人公都養別人的女兒了,怎么妻子就不能養跟她有血緣關系的妹妹呢。
做人不能太雙標啊。
正因為男方養了別人的女兒,所以那些看報紙的讀者也不覺得女方養妹妹有什么錯,何況,女方的父母還會寄錢啊。男方只會寄錢給父母,他的父母都沒有給他寄錢。
能跟何美麗共情的人太多了,特別是那些家庭婦女。她們在家里的時候沒少被婆婆碾壓,婆婆就是要她們各種犧牲,丈夫也會說她們對婆家人不夠好。
當她們看到文章里的女人的付出時,她們覺得太可怕了。女方對自己的親妹妹差一點也就罷了,她對自己的親生兒子還差,親生兒子不比養女更好嗎
甭管那個養女是什么身份,不是親生的就不是親生的,那個養女對女方也沒有恩情啊。
太可怕了
這樣的男子哪里是無私奉獻啊,他不過就是在慷他人的慨罷了。可以說那個養女就是女方養著的,是女方的父母養著的,男方根本就不需要付出什么。
這天底下竟然有如此不要臉的人啊。
好在女方最后離婚了,女方要是再不離婚,那些女人都要懷疑那個女人是不是封建社會的余孽,這么為男人付出。
事情在一點點的發酵,只不過在前面幾天,這一條街區的人都覺得那一篇文章是對江大海的夸贊。江母還很得意,她原本想要去找何美麗要房子的,被這一篇文章弄得她都不好過去找何美麗。
她是英雄母親,她哪里好意思去找何美麗,別沒有要到房子還得被人嘲笑,那就太不劃算了。
還是得想想其他的法子,比如早點讓江大海跟呂萍結婚,讓何美麗知道江大海多的是女人要。何美麗跟江大海離婚,是何美麗的損失。
“小萍在家里的時候就很照顧我,我最開始就是要她當我的兒媳婦的,就是拗不過我兒子,我兒子當時非得娶何美麗。”
“也不知道何美麗前世是不是狐貍精,把我兒子迷得分不清楚東西南北了。”
“曾經的錯誤,也該被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