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拼音版”何母都要被自己小女兒的話給逗笑了,“他要是不認字,可能連拼音都不認得的,還是得別人看了跟他說的。”
“萬一人家讀拼音還好讀一點呢。”何曉雅道,“就這樣,一個文字版本,一個拼音版本。”
何曉雅也想著早點找到哥哥,有哥哥在,就不知道哥哥是多疼自己,還是多疼姐姐了。父母就是更疼姐姐,要是哥哥回來了其實哥哥疼誰都好,反正她也有未婚夫,她到時候也會有屬于自己的家,會有人疼自己。
“好,聽你的。”何母心酸,其實她和丈夫還真不知道更多的信息。他們當時走得很匆忙,前一個月還待在別的地方的。后來,他們去找那個地方還找了比較久,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有那么一個地方。
何父跟何母又是第一次去那個地方,也不大記得回去的路。哪怕他們很努力地去記,但是山路復雜,他們很難記下來,就只能記住地方的名字,還有就是村子里的一些有特點的地方,大致的方位。
有這么一個大致的方位,他們以后就好找人。
可惜等他們回來的時候,那個地方有很大的變化,很多人都搬走了。何父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那些人搬去哪里了,那個年代,大家都是各自搬家,有時候分開了,那就是分開一輩子,這一輩子都無法再見面。
“那我就安排了。”何曉雅道,“文章還用給你們看嗎”
“倒也不用。”何母道,“你寫的,媽放心。”
“還以為你們覺得我寫得不好,要你們自己寫過呢。”何曉雅開玩笑道。
“哪里會。”真要是論起寫這些類型的文章,何母知道自己不如小女兒。小女兒也知道重點信息,小女兒還清醒一點,而自己跟丈夫陷在其中更深,他們就可能覺得這個沒弄好,那個沒弄好。實際上,他們一番折騰下來,做的都是無用功。
“嗯。”何曉雅道,“能不能找到,說不定,但還是得試一試。”
何曉雅從來沒有叫父母放棄過,她覺得父母沒有放棄才好,放棄了,就好像哥哥已經死了。也許她哥哥沒死,也許她哥哥在受苦呢,他們還是得去找的。
“回頭給你打些錢。”何母道。
“好啊,你們打錢過來呀。”何曉雅沒有說不要,父母要給,她就收著,“不過我更想要哥哥。”
正當何曉雅準備寫信給報社的時候,報社那邊來了電話。報社的編輯說何曉雅的一篇文章入選了樹人文學獎,最終獎項還沒有定下來,但是編輯覺得何曉雅很有可能能獲獎。
何曉雅的那一篇文章去年的時候還被選入了語文教科書,這本身就是教育局對她一種很大的認可。同時,也是因為這一篇文章寫得好,影響力大,所以何曉雅的文章才能入選。
那篇文章一經發表,就引起了很大的熱議,還有很多報紙轉載。
這一次入選,也是幾個報社一起推的。評委都是當下著名的作家,樹人文學獎已經舉辦了兩屆,這一個文學
獎兩年一屆,影響力很大。
入選樹人文學獎,這就等于何曉雅在這個圈子真正出名了,有更多作家認可她,這是圈內人對她的認可。
“真的嗎”
何曉雅接到電話的時候,她還以為自己是不是聽錯了,“就我寫的文章”
何曉雅覺得自己的文章,就是寫的時候覺得好棒棒啊,再看,一坨狗屎。算了,算了,寫都寫出來了,還是投稿一下,萬一狗屎運發表了呢。
有的文章,何曉雅謄抄之后就扔在旁邊了,她覺得還是太差一點。當然,那種長篇小說,二三十萬字的小說,她就不可能一下子廢掉那么多,頂多就是一次廢掉幾百字,幾千字,然后,她又繼續下下去。
何曉雅覺得第一次寫的時候比較有靈性,有時候越雕琢,越沒有意思,反而有一種刻意的感覺。所以,大多數時候,她都是直接寫下去,寫完之后,她謄抄的時候,該廢掉的就廢掉,該保留的保留,有的地方還增添一些內容。
“是真的。”編輯姓杜,報社讓她保持跟何曉雅聯系的,她也是知道何曉雅的電話,具體地址倒是還不知道,就知道街道,“你想想,我們是不是該見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