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諷刺的是,有錢的從來都是天子和達官豪強,至于百姓疾苦貧窮,那就是連史書都不會為此徒費筆墨。
也就只有神州陸沉,國家蒙難時,那些一直埋頭苦干沉默不語的百姓,才會成為萬千條性命當中微不足道的一筆。
像前朝那位宋徽宗趙佶就是典型的風流無道昏君,越是奢靡浪費之物,他就越是喜愛。
尤其是那花石綱,水門擋石拆水門,城墻擋石鑿城墻,更是害得無數百姓家破人亡,將國朝弄得烏煙瘴氣。
方臘起義便是因此而來。
不過在新朝建立之后,新帝蘇夢枕就親自修書一封去招安方臘,甚至還十分仗義的盛邀方臘一同驅逐韃虜,恢復中原。
方臘的回信沒有耽誤多久,畢竟人家也不是消息閉塞,梁山好漢歸順新朝甚至還有從龍之功一事那邊也是有聽到的。
于是在收到新帝的招安御信和宋江看似道德綁架實則還是道德綁架的勸降信后,方臘就放棄了自封的“圣公”之名,直接就帶著原班人馬歸順了新朝。
畢竟皇帝陛下可是許了他郡王的承諾,那可比他自娛自樂還提著腦袋的起義要好得多說起這個事情方臘就生氣
那該死的宋朝,昏庸的徽宗,居然在招降他的時候連封信都不愿意寫,還隨便派一個小嘍啰過去勸降就讓他感恩道德的鼻孔朝天樣,真是想起來都覺得惡心
方臘在歸順新朝,又在北伐之戰中立下汗馬功勞后,走路說話那就是都有了底氣,動不動就要拉著人來炫耀他一把方天畫戟就奪了完顏宗望的半條命。
“若非是那岳鵬舉突然出現,
那俺肯定能將完顏宗望的人頭砍下來給皇帝陛下做大禮可惜就是被他人搶先了”
宋江和吳用就是靜靜的看著方臘在捶胸頓足,在發瘋,心里頭卻是嘀咕道你小子可別在這里得了便宜又賣乖若非有岳將軍前去支援你這小子,怕是現在人頭被砍下來就不知是誰了。
而另一邊的氛圍就不同了,有韓世忠這個潑韓五在追著要跟岳飛比武較量,還有一些武將在依依惜別。
比如武松等人就正在為魯智深踐行招安之后他們此前所犯之罪行都被陛下寬恕,再加上在北伐當中都立下大功,自然得以入朝為官受重任,但魯智深卻堅持要回去渭州繼續在小種經略相公手下做部將。
“俺最是敬佩老種經略相公和小種經略相公那般赤膽忠心為國之人,之前犯了事沒能報答他們對俺的提攜之恩,現在終于有了機會,自然就是要回去。”
魯智深一邊說著,一邊大碗大碗暢快喝酒大口大口吃肉好不快活,一邊又感慨自己不是那種能適應官場之人,還是回去做他的提轄最為自在。
“哥哥們若是有空就常去渭州找俺玩,保證讓你們都不虛此行”
武松等人自然也不會挽留,因為他們知道個人有志,不必強求。
畢竟就算是武松自己,也是想著回去陽谷縣那個他的兄長出生的家鄉做他的捕快都頭,他的夢想從來都是懲惡揚善,為百姓謀利,做一輩子的打虎英雄。
對于這些個英雄好漢自個選的去處,朝廷都是保持尊重的態度。
當然功臣不要高官名利,那朝廷也不能完全沒有表示,至少在賞賜方面那就是不能少。
不然這不是寒天下人的心嗎
而且為了能讓這些好漢回去之后也受人敬仰,被百姓所接受,朝廷還直接派人敲鑼打鼓的送回去,并在隊伍前面高高掛著一面“忠肝義膽”“抗金英雄”“天下無雙”等旗子,排場都是絕對的逼格滿滿。
這般盛情之下,別說是宋江吳用那等愛惜名聲的人抵擋不住,連魯智深和武松都沒忍住紅了一張黑臉,一邊不好意思的說使不得使不得,一邊嘴角都快要咧到后腦勺去。
這自然就是皇后出的主意,不得不說就是很受歡迎,直接讓某些沒得這樣榮譽的臣子給羨慕得紅了眼,只恨自己未能北伐立功
因為放心不下詭計多端的趙宋子弟,以及擔心太子年幼會出現主少國疑而主動選擇留守京師,然后讓四個徒弟都跟著皇帝陛下去北伐的諸葛神侯“”
他能說自己有一點點后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