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雖然有驚無險的平安度過,但皇上還是震怒不已,直接將被錦衣衛查出來的兩個主犯從重處罰。
可黃嬤嬤還是覺得不解氣,這可是設計皇上,謀害皇后和皇嗣的死罪結果皇上就這樣處置
這還是一生熱愛扒皮揎草的太祖皇帝的子孫后代嗎
因為要給皇后娘娘尋找各種適合讀給皇嗣做胎教的書籍,黃嬤嬤也算是博覽群書了。
而在大明王朝,別的東西也許可能會缺乏,但小說雜記就是從來都不會少。
畢竟大明臣民人均小說家,有手就能寫
桃夭對此接受良好,畢竟她早就看出朱由校是個什么樣的人,性格決定命運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要想將一個人的性格扭轉,那其中難度簡直跟開天辟地差不多。
有這個功夫,還不如多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文武雙
全有勇有謀的明君。
至于現在的皇帝,那就想要滾哪里去都行。
雖然想是這么想,但面對心慈手軟的皇帝,桃夭還是一副“我受了天大委屈但我體諒皇上難處所以我不說”的大度模樣。
這實在是讓朱由校感到萬分愧疚。
而一個皇帝的愧疚,已經足夠桃夭拿到很多好處了。
信王朱由檢已經十一歲,處于正要長大成人的關鍵時刻,桃夭對他的心理健康也很是關注,時不時都會詢問起居飲食學習情況等等。
這也是一個可以賺氣運的完美人選,而且往后她的孩子要坐穩皇位,還是需要皇叔幫幫忙,所以現在拉近關系就是百利而無一害。
大明的皇子在出閣前是沒有專門的師傅,因此很多時候朱由檢遇到不懂的字時,就自行查閱洪武正韻海篇直音及韻小補等書。
桃夭在知曉這個情況后,就專門請示皇帝,獲得同意之后便為朱由檢安排了幾位師傅來教學。
同時她還知道朱由檢并非一個深居簡出之人,并很向往宮外的天地,就專門給了一塊牌子讓他能自由出入皇宮。
于是朱由檢時常微服私訪北京市集,購買物品,體察民情,因此對物價一清一楚,還曾多次戳破采購宦官說高價錢的謊言。
當朱由校這個皇帝知曉皇宮里一兩銀子的雞蛋居然在宮外只賣一文錢時,那就是極為震怒
“這些奸人賊子這是都把朕當成蠢貨來欺騙啊實在是大膽膽大包天必須將他們全部杖斃,明正刑典”
朱由校的憤怒桃夭并不能感同身受,特別是想到那幾乎算是全身而退的魏忠賢和客氏。
不過她明白皇帝這就是護短和心軟罷了,至于那些膽敢欺騙皇帝的宮人,放在階級分明尊卑有別的封建時代下,于皇帝心中,確實就是賤如草芥
桃夭并未為那些人求情,但在朱由校下令讓錦衣衛徹查宮中貪污皇銀之后,她還是讓身邊的幾個大宮女去盯一下,免得有無辜者被牽連。
畢竟這時候的錦衣衛辦事,那就是輕罪按重罪來辦,無罪按有罪來論處,總之講究的就是一個唯恐天下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