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人言可畏。
桃夭雖然答應了下來,但心里還是不以為然。
這人都死了,若是真的在意珍愛到不行,當初就應當一同跟著去。
那現在既然沒有跟著去,可不就得好生活著,快樂活著
不然豈不是枉費人間走一遭
桃夭在發現夏伶這個人說不出的熟悉,而且對她的各方面喜好也太過于了解,就在不停的觀察她。
這個行為自然也是在看出夏伶對她完全沒有惡意,相反還萬事都以她的意愿為先的份上,甚至遇到危險還會不顧自身安危,直接撲過來保護她
某一個瞬間,桃夭都要以為這是她這輩子的親爹親娘復生或者轉世。
不過想到爹娘,桃夭又覺得事情更不對勁,因為當初她當上皇后之后就一直要為他們和夏家報仇雪恨,只是當是朱由校連為她廢除女子纏足都要猶豫個六七年,后來還是看在對兒子有好處才應允。
就真的報仇雪恨根本指望不上,反倒是朱由校還安慰她說那些匪寇一定早就死了,或者是潛逃四方,要一一找到實在是難度過大,還給她畫大餅說平定遼東后金叛亂就一定會為她主持公道。
突然被畫大餅的桃夭“”
果然男人的嘴,騙人的鬼
后來秦良玉將軍得以回京述職,當時袁崇煥和洪承疇等人鎮守在遼東等地,之所以讓秦良玉回京師,一是為了讓皇帝打消將在外會擁兵自重的疑慮,二是把各位重要將領的子嗣送到京師。
桃夭也明白這是眾多大將想要讓皇帝安心,至于那些孩子,在做質子的同時也是更有利于他們的成長和教育。
因為這些送到京師的孩子都被妥善安排,甚至還跟儲君搭上關系,一同成長一同學習,并成為極受皇帝信重的
臣子,于是這個傳統居然就從此保留下來。
這下子就是帝王安心,將軍也省去了教導孩子的心思和時間。
后來年紀小新帝九歲的袁承志也是被他親爹袁崇煥給打包回京師,并難得成為新帝的伴讀和朋友,倒也算是陰差陽錯的好事。
桃夭一邊每日關心皇帝的心理康健和學習情況,一邊不動聲色的觀察那個夏伶的日常言行舉止。
但桃夭還有一個猜測,這個夏伶很有可能已經察覺到她的懷疑,甚至還非常主動的任由她觀察。
桃夭用手撫摸著由夏伶親手雕刻的各種物品,其中最為栩栩如生精巧美麗的就是桃花簪。
除了用木頭雕刻之外,夏伶還會用金銀珠寶,甚至是玉石雕刻,手藝精巧熟練程度,居然連宮中最為有資歷的工匠都比不過。
桃夭一向不喜與人太過親近,黃嬤嬤和宮人都很注意保持距離,再加上夏伶作為一個“無根之人”
,而且又是其貌不揚,最多只得清秀二字,哪里又會讓她們警覺
而且她們娘娘都已經是太后了,皇上又是太后的親兒子,母子關系更是親厚,以及那攝政王也是待太后娘娘極為尊敬。
這順風順水的日子過久了,人就是容易松懈懶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