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至,鴻雁來,群鳥養羞,秋意漸濃。
宋缺宋閥主與馮氏女馮寶茹正是提前三月便選中了九月初八這一良辰吉日,這場被嶺南之地軍民期盼多年的親事終于還是被提上了日程。
而在三月里,宋缺便十分嚴謹的按照漢人祖宗傳下的婚姻儀禮,親歷親為,完成了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宋閥主要迎娶的是馮家女,只是馮家并未在嶺南有住所,于是為了愛女能安心待嫁,馮仆那就是早早于嶺南宋家沒多遠的地方花重金買下一處大宅子。
婚事的第一禮的納采提親,便是在這處大宅子完成的。
還有為女兒精心準備了十幾年的嫁妝,也是早早的就一一送到了這宅子庫房里放著。
而在婚禮前半個月,愛女心切的馮仆并不愿意錯過女兒的婚禮,于是便再次稱病閉門謝客,其實人早就坐船南下來到了嶺南。
后面的問名、納吉、納征、請期也是完成的十分順利,等到了婚禮的那一日,宋缺更是一身新郎官的紅衣著身,騎著高頭大馬,威風凜凜的親至馮府迎娶他的心上人。
閥主迎親,整個宋閥上下都縈繞在喜慶的氛圍當中,街上兩邊的百姓雖然早就提前得到了消息,但婚禮當日還是前仆后繼的簇擁著要親眼目睹他們閥主的新郎官模樣。
此時無論是官吏還是百姓,婚姻議禮還是延續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大多成親的年齡都流行男二十、女十五上下。
而且還十分講究門當戶對,多要聘禮,男子要有才情,女子要具備賢淑才貌。
聘禮是向女子的父母展露自己有能力讓新娘子過上美滿富足的生活,讓岳丈岳母能放心將愛女托付給自己。
而嫁妝就是女子父母對女兒的拳拳愛惜之情。
兩姓之婚,共結連理。
男才女貌,百年好合。
婚禮的舉辦時間也大多在黃昏時分,儀式上有催妝、拜天地、新婦哭等習俗。
一般會來參加婚禮的都是些親朋好友,普通人都是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未曾受到邀請,那都是不太會隨意參加。
不過宋閥主早就有了明令,讓全城百姓皆可來參加婚禮,還在宋家門口大擺筵席,讓城中的老百姓能痛痛快快的吃上三日。
這樣的安排顯然是要與民同樂,而百姓也十分給面子,每一個都面帶熱情笑容前往,還按照漢人婚俗來做各種襯托喜慶氣氛的婚俗。
比如當迎接新娘子的彩車經過時,宋閥的親友鄰里那都是有身份之人,斷然是做不出故意擁堵道路,要求發放財物食品以此為樂的行為,于是就都只能靠老百姓來負責這一項婚姻議禮。
宋缺和桃夭得到了百姓最淳樸最簡單的真心祝禱福語,而參與的百姓則是得到些財物瓜果。
這可是他們閥主的大婚,再怎么忙碌都得過來沾沾喜氣和福分,更別說還有喜錢得,那對于平民百姓而言,就是最
好的贈禮。
想看秦時長安的綜武俠天下第一美人嗎請記住的域名
“遙祝閥主與夫人和和美美早生貴子”
“恭喜閥主和夫人大喜”
“”
卻扇禮起源于晉朝,盛行于本朝,多為漢人婚禮女子成親出嫁時的一個禮儀,自出閣大禮起,新婦手持團扇,見人即以扇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