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閥主和夫人日夜恩愛,不出一年便生下一女,起名為宋寶華,小名猗猗,出自詩經淇奧,意為朝氣蓬勃,生機盎然。
兩年后再添一子,起名為宋寶衡,小名唯唯,出自詩經國風齊風敝笱敝笱在梁,其魚唯唯。寓意自由熱烈。
而當嶺南宋閥主有了子嗣之后,隋帝楊堅就更是郁郁于未能平定和收服嶺南一事,再加上他的幾個兒子還爭鋒相對黨爭不休,實在是讓隋帝感到身心疲憊。
外有嶺南宋閥在虎視眈眈,內有宇文閥和關中李閥心懷鬼胎忠奸難辨,甚至連皇后的娘家獨孤閥也在儲君之爭中掀風起浪。
隋帝有九個兒女,五兒四女,皆為皇后獨孤氏所生,縱使后宮尚有嬪妃,但因皇后善妒和隋帝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于是皇子公主皆為帝后共同血脈。
這也是隋帝當初獲得獨孤閥鼎立相助的交易條件之一,楊堅自認為也是履行得很好。
至于太子之位,不管是按照祖宗禮法嫡長子繼承,還是為安撫天下臣民,他與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楊勇都是最好的選擇。
但近年來,隨著太子所作所為越發放肆,甚至隔個兩三日就有大臣上奏彈劾,而且連發妻獨孤伽羅也時常在自己面前夸贊二子楊廣,不喜長子楊勇,隋帝心里想要改立太子的念頭就更強烈了。
其實前些年太子妃暴斃一事,隋帝心里也是知道點內情的,畢竟當初在世家貴女行列挑選太子妃時,容貌品行得是上等,身體康健自然也是很重要。
被選擇的元氏祖上從西魏開始就世代為官,出身官宦世家的元氏,更是從小就受到了良好家庭教養的熏陶。
不論品貌還是家室,元氏都是太子妃的不二人選。
而且太子妃元氏賢良淑德又孝敬皇后,很是受皇后喜愛,這也讓隋帝很是滿意。唯一讓他不滿意的就是太子妃性情太過溫和,又沒有什么手段可以管得住太子,反倒是讓太子在女色一道上更加肆無忌憚。
不過男人好色也不是什么大問題,但到了寵妾滅妻,甚至是親手打死正妻的地步,就實在是過于放肆和糊涂了。
可這是親生的兒子,又不是從外面撿來的,于是為了將太子保下來,隋帝選擇睜著眼說瞎話,給元氏之族開出了無法回絕的好處,這才讓元孝矩不深究他女兒的死。
有隋帝的親口之言和圣旨明令下來,曾經能騎馬打球的太子妃就得了個突發重疾而亡的結局。
而在太子妃去世后沒幾年,隋帝就又開始琢磨給太子再娶一個新的太子妃,這簡直就是在踩世家大族的臉面。
畢竟世家養女,就是為了一家有女百家求,大多起到聯姻通婚的作用。這可是世家大族永不倒的原因之一,自然是不可能知道天子那里就是個火坑,都要將女兒推進去。
一方面世家大族都要臉面,這樣子做豈不是要被人罵賣女求榮也不看看那元孝矩的現狀,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有時候面子還是十分重要的。
另
一方面就是聰明人都知道太子成不了大氣候,指不定明年就因為又做出什么荒唐事被廢掉太子之位,那他們自然是不能為了一個廢太子賠上一個辛苦培養了十幾年的女兒。
在隋帝因為太子婚事而感到頭疼時,太子又跳出來說要迎娶馮太守馮仆的女兒。
這下子不僅是大臣們覺得太子不好,連隋帝都覺得太子不好了。
最好美色的兒子突然就要娶一個遠近聞名的丑女,別是受什么刺激了吧
還有馮仆可是幾次三番在朝堂上彈劾太子的各種過錯,簡直跟雞肉里挑骨頭一挑一個準,完全就不是太子黨的樣子。
這種時候太子突然要求迎娶馮仆唯一的女兒,也是唯一的獨苗苗,楊堅很難不懷疑這是太子想要報復馮仆的一種辦法。
于是隋帝都不用思考,直接就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