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紛紛,亂落如雨,魚龍燈舞,鳳簫聲起。
恰如東風夜放花千樹,盛世之景便是如此。
今日恰逢七巧佳節,七巧七巧,是為女兒家乞巧。
花燈十里,良夜美景,路上行人都穿著自己最好的衣裳,戴著家中最為亮眼的飾物,和著親朋好友一同游街玩樂。有的在聽說書人講武圣關公過五關斬六將,有的駐足在戲臺下聽一出今夕何年宋郎歸,而有的則是和心上人在執手私語。
孩童和女兒家更多是看長街上戲伶扮作魁星織女的神相,并于彩樓上穿針引線,浮針驗巧,月下傳授各種織繡之技藝,讓世間女郎都能靠著自己的雙手吃飽穿暖。
同時街邊小攤叫賣聲不絕。
桃夭笑語盈盈地拉著自己新婚夫君隨人群中走過,身上淡淡的香氣飄灑,便是都戴著面具,卻也能從衣著打扮飾物上看出這是一對新婚不久的恩愛夫妻。
于是有賣巧果的小販就開始熱情喊道“賣巧果咯賣巧果咯這位氣宇軒昂的郎君,今夜是為七巧節,你怎么能不給你的妻子買點巧果呀”
“食巧果,踏鵲橋,我家的巧果可是幾十年的老手藝,絕對就是最好看也是最好吃的,保管吃了之后能讓郎君夫人你們夫妻恩愛,兒孫滿堂,白頭到老”
巧果就是七夕果、乞巧果子,又稱巧食或巧舌,是北方很多地區的特色糕點,同時也是七夕的應節食品。
而隨著北方人口因為天災人禍舉家遷移到南方,這吃巧果的風俗也被帶了過來。
桃夭一聽這攤販說得如此好聽,目光移過去看了一下,發現這個看著就很是淳樸老實的攤販手藝確實不錯,那些巧果模樣各有不同,還十分精巧可愛,于是就把頭偏過去看張無忌,隨后笑語盈盈問道“夫君,你都聽到了,還不趕緊給我買一些巧果”
張無忌低笑一聲,回答道“莫說是一些,便是娘子愿意,這里的巧果我都可以為你買完。”
桃夭還沒有來得及反應,那做買賣的小攤販已經連說好咧好咧,然后就極為欣喜的問貴客可是真的闊綽豪氣。還說自己攜妻帶子和老母親從腹里那邊即山東、山西和河北逃出來,上有八十歲老母下有兩個歲小孩在嗷嗷待哺,若是貴客真的能買完這些巧果,那真的是大恩大德無以為報。
“”
最后那個攤位的巧果還是被他們給全部打包買走了,只不過因為這樣爽快的行為太過于引人注目,于是整條街上的攤販都盯上了這對疑似冤大頭的新婚夫妻。
還好他們有武功傍身,不然今夜都很難從熱情似火的老百姓手里逃出來。
“你啊你,還真是禍從口出,要是輕功差一點,說不定都要被熱情的百姓給堵在長街里脫不了身。”
方才攤販擁擠時,張無忌一直都把桃夭護在懷里,而桃夭則是負責保護打包好的巧果,現在終于逃出生天,桃夭都沒來得及檢查巧果有沒有被擠碎,就好笑的看張無忌把被人弄亂的衣裳和頭
發給撥亂反正。
被愛妻取笑,張無忌也不生氣,而是接過愛妻手里的巧果,然后解開讓她嘗一嘗。
桃夭借著不遠處的花燈燭光來挑巧果,在民間,百姓通常以七曲八彎來形容七巧的形狀。巧果多以面粉、酵母、砂糖或者牛奶等為主料制成,也是中原習俗和蒙古等游牧民族習慣演變而來的一種食物,常見的有三角形、菱形、魚形等。
拿起一塊魚形的巧果,掰成兩半并遞到張無忌嘴邊,說讓他先吃。
張無忌垂眸看了一眼愛妻,便低頭去輕輕咬了一口,聽到愛妻問甜不甜時,便回答說尚可。
桃夭隨后也嘗了一下另一半,發現就是微甜的口感,算是挺好吃的,但顯然不合張無忌的胃口。
“知道你最愛吃甜的了,那我們去給你買冰糖葫蘆吧”
三兩下就把那塊巧果給吃完,桃夭就要拉著張無忌去買他最愛吃的冰糖葫蘆。
張無忌看到桃夭把已經被自己咬了一口的另一半巧果都給吃完,然后還拉著他去冰糖葫蘆,一邊還說著得稱他們尚未有孩子多吃吃,否則等將來有了孩子,那可是親爹要跟孩子搶吃的,喉結就不由自主的滾動幾下。
“孩子指定得像你一樣愛吃冰糖葫蘆,還習武天賦極高,然后再像我這么好看又聰明,絕對十歲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