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成化二十三年春,萬貞兒便因暴疾過世,享年五十八歲。明憲宗朱見深雖為此輟朝七日,還上謚曰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但因為太后還尚在,依舊不能讓最心愛的女子做他的皇后,于是只得葬天壽山。
其實就算萬貞兒身為皇貴妃,按照大明祖訓皇室成員,妃子死后埋葬在西郊金山,只有皇后才能夠葬入十三陵的陵區。而天壽山就在這個范圍里,但明憲宗就是為了心愛之人改變祖制,厚葬萬皇貴妃于天壽山陵區。
至于明憲宗則是在萬皇貴妃病逝后郁郁寡歡,于同年八月病死,年四十一,葬于明茂陵。
而這明茂陵就是明憲宗朱見深和他的三位皇后王氏、紀氏、邵氏的合葬陵寢。
“皇后之位來來去去都有三人,卻始終不能是皇貴妃您,難道娘娘真的不想試一下母儀天下嗎而且屆時便是娘娘想要一家三口同葬一個皇陵,那也不是不可以。”
桃夭的這個承諾可算是徹底打動了萬貞兒。
一個能圣寵不衰的皇貴妃,在聰明才智方面也是不缺的。更別說萬貞兒還是明史上第一位在世至死皆為皇貴妃的人物,便是明憲宗駕崩后,明孝宗登基做皇帝,弘治初年,有御史因紀太后一事上疏請求削去萬妃的謚號,孝宗表示這違反先帝之意,嚴詞拒絕。
這里邊或許有朱祐樘專門立孝順之美德的心思,但更多的還是因為明憲宗的遺詔。
一位帝王的恩寵到了這個地步,也算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只可惜皇長子未能平安活下來,否則這定然會是又一對被后世之人贊頌的帝后情誼。
然世事無常,歷史也從來都是冷酷殘忍的。
“你這么為十三皇子考慮,還舍身犯險與本宮做出這番談話,難道你就不擔心有朝一日那朱無視真的做了皇子,會移情別戀納后宮三千,冷落于你”萬貞兒神情晦澀語氣不明的說道,“還不如就這樣讓他做一個瀟灑王爺,你也做一個懸壺濟世的神醫王妃,豈不是快哉又何苦要費盡心思去爭奪那皇位”
說到這里時,萬貞兒的神色都變得沉寂空洞,思緒彷佛飄回到當年,皇上還不是皇上時,他的的確確就是只屬于她一個人的情郎。
只是后來
“物是人非事事休,權力會讓人發生極大的改變,甚至是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作為王爺還是有可能真心待你,但做了皇帝,那可就不一定了。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這本身就是全天下男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桃夭抬眼笑了一下,說娘娘此言在理,“只是我已然被情愛沖昏了頭腦,自然是聽不得什么好言相勸,倒是浪費娘娘的一番好心。不過我對自己的實力也是頗有信心的,若是朱無視真的變心了,那我也是可以遠走江湖,不再入這重重深宮。”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你倒是個剛烈性子,罷了罷了,既然你如此堅持,那本宮就幫你們一回吧。”萬貞兒帶著一點漫不經心的神色說道,隨后便說自己乏了,讓她先出宮等消息。
桃夭知道那朱祐樘已經做了十幾年的太子,要將其搬倒自然是急不得,至于那無惡不作的張氏兄弟,因為其姐姐張氏也剛嫁給太子沒多久,歲有外戚之貴,卻還是未到罔顧國法朝綱的地步。
要從這方面來搬倒太子,那確實就是很難。
當桃夭離宮之后,萬貞兒便讓人去請皇上過來,而這段時日為了避嫌沒有常來昭德宮的皇上,自然是接到愛妃的邀請便立刻趕了過來。
“萬姐姐今日可還安好”
皇帝移步進來,宮人為其掀簾,躺在美人榻上休息的貴妃身影便顯露了出來。
“幸得皇上庇佑,臣妾得了神醫妙手回春,近些日子確實有感大好。”
聽到愛妃說感覺大好,皇帝也是龍顏大悅,當場表示要給那明神醫賞賜,但被萬貞兒攔了下來。
“宮中人多眼雜,而且神醫都已經得了皇上您的賜婚,若是再多有賞賜,怕是要惹人非議了。倒不如就留到大婚那一日,多給他們夫妻二人一些厚賞。”
“還是萬姐姐考慮周到,是我沒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