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舞劍時感受到有人過來時,朱無視也是有想過這個可能,但他不能理解的是,太子怎么會想到來尋自己。
“難不成太子還想要來問我愿不愿意當太子皇兄他不會真的如此大方行事吧”
朱無視覺得自己實在有點不能看清太子,試問誰會不想要做太子做
皇帝太子居然還會跑來問他,難道他說想,太子就讓給他嗎
“太子其實也是一位不錯的儲君,謙讓寬厚,仁慈溫和,只可惜身體不太好”
自古以來,做皇帝就是得能力好身體好,但凡一樣不好,那就都是虛的。具體可參考周世宗柴榮和明世宗朱厚熜。
聽到王妃夸贊太子,朱無視頓時面上就不好,他嗤笑一聲,并不覺得太子有什么好的。
“王妃對皇兄印象這般好,本王可是會吃醋的。”
桃夭聞言,那就又是無語凝噎,合著這人還誰的醋都要吃一吃。
“我和太子殿下,見面的次數都不超過五次。你最好適可而止,不然書房就是王爺你的歸宿。”
一聽到王妃要趕自己去睡書房,朱無視立馬就不吃醋了,而是趕忙說自己錯了,不該嘴花花胡說八道。
“下不為例。”
“多謝娘子寬待于我”
事實證明,太子確實是心胸寬廣,在得知自己身體的真實狀況,根本就不能多思多慮,甚至一場秋風一次秋獵都能讓他得病之后,他就開始考慮自己真的適合做大明朝的帝王嗎
若是繼續做這一國儲君,百年之后他可是要做大明朝的皇帝,滿朝文武,天下萬民,都要靠他一人撐起。
他這副猶如風中殘柳的身體,真的能承擔起這樣的重任嗎
如果他真的天不假年,那他的太子妃,曾追隨過他的心腹和大臣,還有所有與他有關系的人,估計都會被新帝清算。
一朝天子一朝臣,朱祐樘還是很能明白這件事的。
其實假若只有這一件事,那朱祐樘也不是完全承擔不起,可當他知道親自撫養他長大的皇祖母,居然在當年他生母暴斃而亡和張敏吞進身死一事上也推波助瀾之后,還有手底下人報上來太子妃娘家經常以他的名義在京城作威作福欺壓百姓的事情
有些忠心的臣子勸諫他趕緊把太子妃母家給處置了,免得將來釀成大錯,會讓他跟祿王爭斗中被抓住把柄。
在宮外,心腹和大臣都只關心他何時把張家給處置,好穩住他太子賢德的名聲。在宮里,皇祖母也時常會指責他為何還不將野心勃勃的祿王拉下馬,甚至還吵著鬧著要他去弄死萬皇貴妃。
然后太子妃也在聽到自己兩個弟弟犯錯一事,時常過來和他哭訴,說辭翻來覆去就是弟弟很重要,弟弟年紀小不懂事,讓太子多擔待些。
“一個帝王,他可以有情,但也必須無情。其實縱觀歷朝歷代,能活到不惑之年的帝王也不在多數,但朕很想知道,太子你是打算如何處置張氏兄弟。”
父皇的問話浮現在眼前,顯然就是想要看他這個已經在身體方面落下風的太子要如何挽回優勢。
畢竟祿王妃那可是被大臣和百姓交口稱贊的神醫王妃,甚至比他這個做太子的還要得民心。
于是又在娶妻一事上節節敗退的太子,頓時就像是被逼進絕境的困獸。
可更讓太子覺得心驚的是,他確實會在太子妃的眼淚攻擊下退讓,還覺得可以容忍。
明明那張氏兄弟都犯下強搶民女和在青樓打官宦之子的罪行,可他卻因為他們與太子妃的關系,而選擇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