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帝王就像是配偶即將死亡的猛獸,但凡有人膽敢對他的命令有異議,都得被痛罵一頓。
于是沒有人發言,而是輕手輕腳的退到昭德宮外面去。
“母妃,以后我都不能見到皇祖母了嗎”
朱厚煥不停的掉眼淚,他人還太小,根本承受不住這樣親人離別的痛苦。
桃夭把孩子抱起來,輕輕拍著他的后背,并柔聲安慰道“皇祖母不是已經告訴我們煥兒了嗎只要煥兒一直記得皇祖母,那皇祖母就永遠都不會離開”
“那煥兒一定不會忘記皇祖母的”
我們煥兒真乖”
成化二十七年三月十七日,萬皇貴妃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三歲,明憲宗為此輟朝七日,并與太子朱祐柏悲嘆道“萬皇貴妃去了,我亦將去矣”
同年三月二十八日,明憲宗將皇長孫朱厚煥冊封為皇太孫,并厚賞宸王朱祐樘。
同年四月二十三日,明憲宗郁郁而終,享年四十五歲,遺詔太子朱祐柏即帝位。
同年五月六日,太子登基為帝,并為先帝上尊謚,廟號憲宗,葬茂陵。
讓后世史學界很是關注的一件事,便是明茂陵里與明憲宗合葬的人究竟是誰,畢竟明野史可是說新帝為使養母萬皇貴妃與先帝合葬而與滿朝文武對峙十日,最后以新帝勝利,萬皇貴妃得以與明憲宗合葬茂陵告終。
至于明憲宗的三位皇后,則是被移到西郊金山厚葬。
不過這都是野史所述,卻是也做不得真。
直到明武帝朱厚煥的康陵因為天災塌陷,只能緊急開挖保護后,后世人才從一生征戰無數,能打善戰到七十歲,但卻意外的很是喜愛寫話本的明武宗帝陵里得到了答案。
只見陪葬于帝王棺槨里的那本皇宮秘史是這樣記載的“父皇欲使皇祖母與皇祖父合葬,朝堂不允,多有上疏勸諫,大怒,舌戰群儒十日,皆敗逃,遂成之。朕就此只一言母后威武”
“又一日,平安省有信至,言島上金銀礦產減少,欲換上貢之物。朕只想呵呵,休想少給一文后有使臣進京,大哭哀嚎,還懷藏有一平安櫻花送與朕言語有遲,朕險些讓神機營再跑一趟東瀛島。可惡實乃詭計多端之徒”
“閑來無事批奏折,得見家信,朕不悅,因又是父母遠游,朕獨守京師也”
“勇王朱厚照又又又上疏要朕封他為英明神武大將軍,朕豈是那等任人唯親之昏君然勇王屢次進宮哀求,涕泗橫流過于駭人,朕不敵,遂朕決定封勇王為欽天圣興英明神武大將軍。悲哉哀兮,這分明是朕為自己準備的甚好,朕決定封自己為承天達道睿智功德英明神武大元帥,比勇王還要高一階,還是朕贏了。”
“皇太女為何才十三歲朕已經迫不及待要馳騁疆場了還有父皇母后實在無情,竟然不愿意回來為朕料理朝政個十年八年。這個要求很過分嗎英明神武大將軍都說不過分的事情,那肯定就是不過分了”
眾人看到這里,方才知道野史里所說的帝王舌戰群儒,原來是神醫皇后舌戰群儒,而且明武宗居然是這樣的性情,實在是讓人無言以對。
不過也不算太意外,畢竟大明朝就是奇葩皇帝多,經常就是把皇帝當成副業來干,這并不荒謬才怪
原來明武宗還有這等志向,難怪前面會一直都在征戰沙場,不僅將明朝版圖擴張一倍以上,還帶著自己的堂弟勇王一起走南闖北,而在被騙回去做皇帝之后,就又千方百計要把皇位甩給自己的大女兒,然后繼續去征戰沙場。
真不愧是征西大元帥,實在是不同于尋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