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景祐元年九月,出身真定曹家的曹氏被封為皇后。
趙禎作為官家,雖然并不喜曹氏,卻也十分敬之,蓋因曹氏的祖父曹彬是隨太祖皇帝東征北伐的開國功臣,而其父曹玘更是天子器重的朝中大臣。
與需要看官家喜好和臉色得寵的后宮嬪妃不同,曹氏作為皇后,自然是可以每月逢初一十五都有寵在身。
再加之是新婚燕爾,曹氏又是出身將門之家,亦是一位德才兼備的淑女,于是帝后情誼更顯恩愛。
次年二月,皇后曹氏便被太醫診斷有孕在身,消息傳到官家和滿朝文武那里,自然是皆大歡喜。
連趙禎這個官家都暫且歇了與廢后郭氏重修舊好的心思。
“若是皇后能誕下一位嫡出的皇子,那就好了”
不僅包拯有這樣的想法,就連其他的文武百官也是如此一想。
甚至有些人想到官家子嗣不豐,還經常會有皇子公主早早夭折的不幸之事,那就是趕緊都忙著燒香拜神,真心祈祝皇后這一胎能生出個嫡出皇子來,好保大宋江山社稷穩固。
這也不算說宋朝的文武百官都重男輕女,畢竟前面臨朝的太后劉氏也就才去世不到兩年。
那可是直接臨朝聽政十幾年的太后
更別說大宋因為經濟過于發達商業也甚是繁榮,而經濟基礎決定家庭地位,很多有獨門手藝的家庭更是不會讓長女嫁人,反倒是選擇贅婿來保住能賺錢的女兒留在家中。
國朝風氣的開放,也致使與其他注重出身門第的朝代相比,大宋對皇后的出身要求甚是寬松。
再加之老趙家一直都有些許與常人不同,但與曹操相似的愛好。
于是不管是太宗皇帝,還是先帝真宗,對于皇后的擇選那都是以自身喜好為先。
而太后劉娥,則不僅是歌女出身,還是二嫁之身。
這樣的女子都能做皇后,甚至臨朝聽政的太后,若要說大宋文武百官看輕女子,倒是不合時宜。
可再如何不重男女身份之尊卑,在官家膝下一位皇子都沒有的情況下,那也是白搭雖然先帝也是生一個兒子就死一個,但好歹也有官家這一根獨苗苗啊
也就是幸好趙禎這位官家尚且年輕,今年也不過是二十三歲。群臣雖然著急,但也不算特別著急,畢竟先帝也是四十多歲才得了官家這么一根獨苗苗。
文武百官都不急,那趙禎這個皇帝就更不著急了。因為他還年輕,自覺身強力壯,并認為自己遲早有一天會生出一個健康可愛又天資聰穎的皇子。
不過對于皇后曹氏的懷孕,他也不是不高興。
而他高興的具體表現就是除了偶爾去寵幸一下后宮美人之外,隔三岔五便去皇后宮中關心幾句,還很有耐心的陪著曹氏煮茶賞月看花。
趙禎自認為是一位慈父,但已經有了意識的桃夭那就是慢吞吞的翻白眼,很是看不上宋仁宗這一種流于表面的慈父行為。
其實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