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談話最后以桃夭直截了當的拒絕結束,白玉堂也不愧是要面子不要命的天之驕子,在被無情拒絕后,便當場退回臣子的身份,不再做出試探。
可桃夭很清楚,他不會是那么容易就放棄的人。大概率是在伺機等待,想要尋一個良機把展昭踩下去,并取而代之。
只是對于桃夭而言,展昭各方面都優于白玉堂,甚至連品行要比他好。那在這情況下,她得多想不開才會選不好招惹的白玉堂
說不定日后她移情別戀了,白玉堂都能做出弒君的狠厲之舉,并在殺死她之后再自殺,還美其名為殉情。
這一次桃夭轉世投胎到宋朝,就是為了搏一把帝王氣運,然后嘗試飛升成仙。至于成親生子,有一半原因就是為了讓氣運隨著血脈的繼承而延續下去。
她絕對不允許有任何不穩定的因素存在,然后影響到她的飛升
只要白玉堂不再抱有那種虛妄的念頭,那她是不會處置他的。
因為白玉堂確實是一個很聰明和很有才能的人,不管是作為臣子,還是當一把為她鏟除異己的刀,他絕對是最好的。無論她吩咐下去多難的任務,白玉堂都能夠做到十全十美,甚至比她預料的要更好。
這樣的人才,可遇而不可求。
若非白玉堂的性情實在是偏激詭異,如果越過那一條線就會得寸進尺,并絕對不會同意與旁人共存,桃夭也不會如此待他。
白玉堂大概也隱約察覺到公主這樣的顧及和猶豫,因此他私底下為公主辦事就更是盡心盡力,在白玉堂看來,自己可要比展御貓要有用多了畢竟展昭可是忠于天子,但他卻只忠于公主。
而且展昭征戰在外,已經兩年不回京師,如此算來,他還比展昭要陪伴公主多個兩年時間。更別說他還知道公主很多的秘密,而展昭那個所謂的御貓,最多也就了解個表層罷了。
這世上哪里會有比他與公主更般配的人呢
當然白玉堂也從不會看輕自己的對敵展昭,大抵最了解展昭的人就是他白玉堂了就憑展昭那個剛正不阿的性子,給他八百年的時限,估計都不會有做駙馬的念頭。
在心里把自己和展昭做一番徹底對比后,白玉堂還是覺得自己很穩的。只是任憑白玉堂算盡了一切,卻根本沒算到公主的偏心。
嘉佑十五年七月,元帥狄青率領三十萬宋軍大敗西夏,此戰大捷,天子大喜,攜百官于大慶殿迎接大軍,并當場論功行賞,君臣和諧,舉國同慶。
桃夭作為嫡公主,自然也是在為大軍接風洗塵的行列。她爹一向都以節儉為先,像這樣隆重的宴席可不多見。
“狄卿,大宋有卿,朕亦有卿,實乃大宋之榮幸”
趙禎因為被女兒影響十幾年,說些甜言蜜語那就是順手拈來,完全不帶虛情假意。尤其是加上天子十年如一日、如沐春風的言行舉止,這無形之中也讓很多文武百官都不好意思和天子唱反調。
畢竟自古以來君臣向來講究解衣解我,推食食我1,若是君王愿意誠心待臣子,那臣子必然就是也得忠心相待君王,否則那可是要被視為奸臣賊子不識好歹了。
“微臣只是一介武夫,有幸得官家愛重,方才得以盡些許微薄之力,如何能擔此夸獎大宋有今日之盛況,還是因為官家仁義明賢治國有方,還有朝中各位相公鞠躬盡瘁矣”
在狄青班師回朝前,桃夭也是絞盡腦汁給他送去一封信,大概內容就是隱晦暗示一下應當如何說話才能讓上司和同僚都歡喜至少是不要隨時隨地找茬。
一旁跟著班師回朝,同樣被官家嘉獎的韓琦和范仲淹彼此對視一眼,都覺得自己欠了狄青一個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