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圖南臨走之前在殷夫人和眾多廚娘那里說的悄悄話也發揮了作用。
圖南告訴她們,女子也能頂起半邊天,也能做出自己的一番事業來,所以,在圖南的鼓舞下,以殷夫人和胖大娘為首的眾多廚娘開始做做些吃食生意。
殷夫人最拿手的是家常小炒,酸辣土豆絲,韭菜炒蛋,小炒肉,爆炒腰花,麻婆豆腐,拔絲紅薯,肉沫茄子,干鍋包菜,什錦蝦仁菜色豐富,菜品新鮮,加上出菜快,價格便宜,滋味誘人,還有許多從未見過的食材和吃法,叫人無比新奇,所以,殷夫人的小鋪子,不光在陳塘關有口皆碑,也是行腳商人最愛的美味。殷夫人也因為這攤子,煥發出了從未有過的生機活力,叫李靖看了都挪不開眼。
胖大娘面食做得一絕,生煎包,鮮肉包,三鮮包,素菜包,灌湯包;蔥油面,油潑面,打鹵面,蓋澆面;千層餅,韭菜餅,醬香餅,雞蛋灌餅胖大娘本身就是做面食的個中翹楚,圖南再稍加點撥,和她說些后世面食的新奇花樣,胖大娘再舉一反三,如今,各色面食已然被胖大娘玩出花來,也讓來此的顧客全都目瞪口呆。滋味妙絕,花樣繁多,種類齊全,叫人光在胖大娘的面點攤子上就能吃上一個月不重樣。
在制鹽的那段日子里,圖南發覺了每個廚娘的天賦點,并且給眾人留下了最適合她們的菜譜,只要有膽量干這一行,都能憑著自己的手藝掙錢。
殷商人民如今過得不算富裕,哪怕這美味做得再怎么滋味曼妙,他們也并不能常常打牙祭,開鋪子還是有風險的。
好在雪花鹽開售之后,各地的行腳商人紛紛來此,他們雖然地位不算高,但家底一般都十分豐厚,很舍得在吃食上花錢,再加上雪花鹽雖然在殷商價格低廉,但他們若是能運到遠方,利潤空間極大,所以很舍得貢獻營業額,這美食攤子還是能開下去的。
但畢竟風險和機遇并存,有些人不敢冒險,便退卻了,有些選擇了去給城里的富戶當廚娘,有些還留在鹽場給鹽工做飯,得到的貝幣有限,但畢竟穩定,倒也足夠生活。
而選擇開美食鋪子并且成功堅持下來的,雖說都是走的物美價廉、薄利多銷,良心買賣的路子,掙不了什么大錢,但只要愿意吃苦,掙的錢已然是她們根本不敢想象的數目了,加上每個人都各有所長,竟然沒有重樣的小攤,倒是讓食客嘖嘖稱奇,眾人都熟識,也沒有互相打擂臺惡意競爭的,大家和氣生財,共擔風雨,尋了個寬敞的地方,各自支個小攤兒,擺放幾張小桌子,便能出攤了。
眾人在圖南的建議下,走了個類似于“美食街”的路子,客棧,美食鋪子,鹽鋪倒是有了些商業中心的雛形了。
敖光去天庭述職,天上的時間流速和人間不同,所以敖光下次回來,人間至少過了半個多月了,敖丙便沒跟著,跟個小尾巴似的,跟在殷夫人后面蹭吃蹭喝。
說是蹭吃蹭喝,敖丙也并不做那好吃懶做的小神仙,幫著殷夫人做小跑堂,這個積極營業,用童音報著菜名,喊著“上菜啦”的小跑堂,倒是讓殷夫人的鋪子多了些別樣的童趣。
街坊鄰里都知道殷夫人的兩個兒子都外出跟著神仙學神通去了,可最近李家卻多了個通身貴不可言,卻半點嬌縱氣也沒有的小仙童般的男孩兒,不知是何來歷,但李靖夫婦卻全都很喜歡這個小男孩兒,別說木吒沒這個待遇,便是金吒也沒有啊這是哪家的孩子,李靖夫婦竟然如此寵愛他
大家也沒什么惡意,只是每每都有人忍不住,揶揄地想要逗一逗故作老成的敖丙,但話卻總是對著殷夫人講“殷夫人,你家小兒子可真能干”
敖丙每次聽了,一本正經的冷臉漲成粉紅色,但敖丙雖然有些冷臉,但因著臉上的嬰兒肥,配著有些正經的小臉蛋,顯得愈發叫人心癢癢,想逗他,敖丙畢竟年紀小,不知該如何招架,殷夫人原先看他害羞,還護著敖丙,如今卻和眾人同流合污,直接把敖丙摟到自己的懷里,親昵地蹭蹭敖丙的臉“對,就是我三兒子,你們就羨慕著吧”
眾人看著敖丙愈發紅艷,紅得像是快燒起來的冷酷小臉蛋,在噴香的美食滋味籠罩下,笑得更加開懷。
而如今還是一團空氣的哪吒卻不知道他的母親已然有了一個“三兒子”了他是三兒子,那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