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清知道他們大隊有兩頭耕牛,平時社員都當眼珠子養著,待遇比那兩頭任務豬可好多了。
除了春天犁地那會兒,那兩頭黃牛就沒派上過其他用場。
趙建國顯然很重視接待知青的活兒,特意挑了一頭健壯的黃牛,套上車架子準備出發。
趙云清坐在車架子上,好奇的問“爸,既然牛能拉車,咱平時為啥不坐”
“就兩頭牛,平時還得干活,再說拉車這活多累,平時社員們可舍不得,也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會用一用。”
畢竟平時誰去走個親戚,兩條腿就行了,哪兒有那么大面子用牛車。
趙云清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又問“爸,咱大隊有幾個知青,他們都是知識分子嗎,都是給我們當老師的”
“陳書記說這一批有四個,都是從北京來的。”
趙建國笑著解釋“你陳爺爺占了一個名額,他當過老師,到時候也會去學校當老師,剩下再要一個老師也就夠了,一個教數學,一個教語文。”
再多,他們就養不起了,畢竟當初說好了,老師的工資也按照公分算,得他們幾個大隊均攤出。
“那剩下的兩個知青干嘛”
趙建國只說“干活唄,他們都是來支援農村的。”
牛車慢悠悠的走,趙云清心底帶著對知青的好奇,但更多的是對劉家兄妹的懷疑。
抵達臨川鎮后,趙云清首先見到的不是知青,是他們小姑趙建英的公公徐暉。
趙云清還以為別人口中瞧不起趙家的徐暉,會是個眼睛長在頭頂,一副瞧不起人的架勢。
可等見到了人,他卻驚訝的發現,徐家公公溫文爾雅,雖然形容有些狼狽,但站在那邊背脊停止,是有一些文人風骨在身上。
大約是受過了磋磨,精神氣不足。
“徐叔。”趙建國跳下車打了個招呼。
徐暉露出笑容“建國,這次真的麻煩你了。”
“反正都要有人下鄉,熟人我還省了麻煩。”趙建國笑道。
徐暉卻說“以后別讓其他人知道咱倆認識,你就喊我徐老頭吧,別叫叔。”
“這怎么能行”趙建國皺眉。
徐暉堅持道“自立那邊我也跟他說過了,非必要不來往,別因為我牽連了孩子們。”
怪不得沒見徐家夫妻來送,原來是徐暉千叮嚀萬囑咐,不許他們露面,怕又被人盯上。
趙建國見他這么小心翼翼,也點了點頭“好,叔,那我就厚臉皮喊你一聲徐老頭。”
“哎,這樣好,這樣妥當。”
“那您先坐車上,待會兒咱們還得去接三個北京來的知青。”
徐老頭將行李往車上一放,對趙云清露出個和善的笑容“孩子,拿著,這是爺爺給的見面禮。”
趙云清一看,是十塊錢。
他小姑和小姑的公公可真大方。
“叔,您這”
“反正我都要下鄉了,到時候也用不上錢。”徐老頭堅持道。
趙建國示意孩子先收下,左右等以后買了東西,慢慢貼補給徐老頭就是。
等徐老頭坐穩了,趙建國又去了車站。
三人等了好一會兒,才瞧見幾個帶著大紅花的人從車站里出來。
“同志,你們是北京來的知青嗎”趙建國朗聲問道。
“是是是。”
兩男一女瞧見他也興奮起來,連忙握手“你就來接我們的農民兄弟嗎,辛苦你了。”
“是你們辛苦了才是,一路上沒少受累吧,快把行李放車上,喝口水歇一歇咱們就回大隊上了。”
趙建國招呼道。
趙云清跳下車,將準備好的水壺遞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