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逸看出了他的猶豫,連忙繼續勸說“紀司業,這事可是連太子殿下都支持的,我怎么會在這上面亂說呢”
江逸不打無準備的仗,他就知道學里的教官們肯定不會任他這么做,所以為了學子會的成立,和這次辯論大會的順利舉行,他早就給太子哥哥寫了信說明情況。
他在信里把辯論大會說得天花亂墜,說這個活動不僅是以辯會友,活躍大家的思維,促進相互交流,更是豐富了學子們在國子監的文化活動,簡直就是為了國子監的建設添磚加瓦,這種情況下要是國子監的教官們再阻止就有點不禮貌了。
太子被他這歪理弄得哭笑不得。但能怎么辦呢,自家孩子總是要護著分的。
于是特地同祭酒打了招呼,名義上是支持國子監學子的自主活動,實際上就是讓他們對江逸網開一面。
紀連云聽他說有太子殿下同意,心里已經打消了顧慮,但還是沒有一口答應。
“此事暫且不宜大肆宣傳,待我與祭酒大人稟報過再行定論。”
江逸自是滿口答應。
很快紀司業就有了答復,結果自然是如江逸所愿。
接下來就是準備辯論大會的舉辦了。除了最開始的那張海報,還有很多詳細的策劃。
隨著參與人員的增加,陳熙終于從文書工作中解放了出來。
江逸的野心可不止局限在這點人當中。
為了調動大家踴躍參與,又加上有了祭酒大人的同意,他干脆在經過之人最多的地方做了一個木制公告欄,專用于張貼各種相關信息。
其中第一步就是在公告欄征集大家對辯論主題的意見和想法。這對沒有辦法上場的人也是一種鼓勵,讓他們可以通過這種方法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些人可以將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等投遞在設立的信箱中。
江逸安排了專人篩選優秀的來信,張貼在告示欄。
最重要的是,他還印刷了相當數量的投票券,鼓勵所有學子哪怕不想寫信,也可以通過投票站隊。
他最想看到的自然是通過這次民意的選擇,來倒逼國子監改善膳堂膳食。
這一系列動作一出,引起了諸多討論。
不只是學子,就連博士助教等都開始討論此事。
不過博士們討論的方向不同,他們討論的可不是辯論的主題,而是在這件事本身上。
一部分博士覺得這些學子們不務正業,堅決反對,其中以此前被江逸氣到過的那些為主力。另外有一部分博士們則比較開明,他們認為這只是私下自發的活動,話題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只要不影響學業,不必如此緊張。
膳堂的難吃由來已久,大家都是怨聲載道,但是從來沒有人將此事拿到明面上來說。
突然有了江逸這一出,在學子中的影響力非同小可。這下連最開始對江逸的行為不屑的那批人都開始每日關注起公告欄來。
至于為什么是每日那是因為江逸深知吊胃口的手段,每天都只在公告欄放出一部分信息。
這件事雖然只是在國子學這邊舉辦,但熱度這么大,連太學的人都聽說了。
區別是,太學的人只是看熱鬧,并沒有參與所以不像國子學這邊討論的熱烈。
江逸在國子學的活動正是如火如荼,但最開始起源的那本書的原作者衛珩絲毫不受影響。
他偶爾在同齋的同窗們口中聽到江逸的名字時,也絲毫不表露出自己與對方認識這件事。
“你可聽說了國子學那邊要舉辦什么辯論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