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就這么一個手藝,不干這個還能干嘛給人看病我不會,會也爭不過醫院。難不成畫符或者給人寫信這些如今可更沒什么錢可掙。”
這話說的有些俏皮,點的都是舊時候道士的吃飯手藝,引得糧店里的人一時都笑了起來。
“還真是,這么一算,你這做鞋居然還能算跨界開發了新財路了。”
老營業員沖著稱分量的人點了點頭,示意已經記錄明白,然后看著韓秋生一邊付錢一邊將米往自己的袋子里倒,輕嘆著說到
“不過話說回來了,其實千層底的鞋子穿著比時興的皮鞋好多了,又透氣,又貼腳,可惜了,不招小年輕的眼啊。”
這個話題說起來,那糧店的小年輕就有話說了,這個說皮鞋下雨也不怕,那個說跳舞穿布鞋丟臉,甚至還有說布鞋容易臭腳得,聽得像是討伐大會一樣,一下子弄的老營業員都有些尷尬了。
韓秋生也是個會看臉色的,見著老營業員因為他被說的臉色都有些變了,忙笑著打岔道
“我說同志們,你們這么當著一個鞋匠說布鞋不好,那和指著禿子罵禿驢有什么區別我可要惱了啊。”
誰真惱了還能笑著說的可見這是打趣。不過到底也是提了醒,有那注意口舌的自然停下了,有機靈的還順嘴的還能解釋一句
“那不能,就是可惜你這好手藝。”
是不是得就這樣吧,韓秋生還有別的事兒呢,所以聽著也就是笑笑,將米袋往背簍里一塞,輕巧上肩后打了個招呼就走出了糧店,轉身就去了隔壁的供銷社。
糧店里那年輕營業員看著他的背影,轉頭問自己師傅
“師傅,他一個人住山上”
“可不是嘛,就在西面那座山頂上,腿腳不利索的,一天也就能打個來回。”
“這么遠啊,那他采買可不容易,怎么不搬下山來”
“就他這身份,早些年要是下山,還能有好”
這話一出口,店里的人都不吭聲了。
韓秋生不知道后頭的話,這會兒他正在供銷社迅速的采買蛤蜊油呢。你別說,這東西在紅樓可有市場了,像是他姑,林之孝他娘,那就相當的喜歡,說是比針線房發的護手油膏都滋潤,做針線的時候都不怕損了綢緞了。
除了這個,雅霜什么的潤膚霜也很受榮寧兩府后宅丫頭們的歡迎,只要換個瓷盒,轉手就能賣出去,一次比他家鋪子一個月掙的都多些。
除了這兩樣看著就不打眼的,韓秋生的采買里還有幾樣特別的東西,那是書店里新上架的各種雜志。
為啥要買這個為了連載的故事唄,這同樣是韓秋生在紅樓掙錢的大頭,至于怎么掙,這個等回去了,大家就知道了,現在且不說。
走了這么一圈,將想要買的買好,韓秋生今兒掙得錢算是徹底淘換干凈了,打理好背簍,他一個轉身就開始往回走。沒法子,他沒介紹信,夜里沒處住宿,所以夜里得回道觀去嘍。
對滴,韓秋生的80年代生活,就是這么艱難沒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