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這個好,這個好。”
好就行,韓秋生見著杏春滿意,偷偷的松了口氣。哎,這小祖宗忒不好伺候。可怎么辦呢,自己寵出來的,含著淚也要寵到底呀。
解決了杏春小姑奶奶的吃飯問題,韓秋生終于有了時間門忙乎自己的事兒了。頭一件就是趕緊的去遠些的地方買下一片山林地,然后指揮著焦家的兄弟和幾個學徒到處的尋摸杜仲樹。
為什么要忙這個嘿,金管家的話忘了朝廷已經在種植、處理杜仲樹了,和尚且摸不著頭腦,需要一點點實驗的人不同,他是知道這杜仲膠成功提取的概率有多高的。既然這是必然會成功的事兒。那么將來杜仲膠的前景自然也可以預期了,同樣的杜仲樹的價值也必定會上漲。既然這樣,你說,韓秋生能不未雨綢繆的布局一手
他已經可以預見將來自己靠著這些杜仲樹再發一筆財的遠景了。
不過世上的聰明人并不只有他一個,在陸陸續續的尋找杜仲樹種的過程中,韓秋生也發現,賈家同樣也在做一樣的事情,而且做的比他還早還快,布局的范圍更是讓人瞪目結舌。就在江南,賈家兩個閨女的夫家駐扎地,賈家愣是買下了足足兩座山,山上已經種滿了6成的杜仲樹。
除此之外,和賈家相關的人家,多多少少也參與了幾分。比如王家,比如薛家,倒是史家看著手筆不怎么樣,只零星的在運河沿岸的一些小縣城附近,收攏了幾片林子,種了三四成上下。
記得后世的很多紅學迷們分析說,四大家族里史家因為早早就開始歸還朝廷欠銀,家業凋零的厲害,以至于姑娘們要自己做針線云云。難道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不能吧,這會兒老侯爺,那是史夫人的兄弟可還在世呢。雖然這會兒不是一門雙侯,可好歹也是武將人家出身,早年可沒少往家里劃拉,哪怕是壓庫銀子都掏出來還了債呢,應該也不至于傷筋動骨成這樣啊,怎么連買點山林地都縮手縮腳了
或者是因為史夫人的緣故,如今信不著賈家那也不能啊,畢竟賈代化的媳婦也姓史,榮府那個也只是關到了佛堂,并沒要了性命。就早年互為臂助的交情,怎么也不能因為一個犯了錯的史夫人,兩家就生了隔閡不是
韓秋生很有些不明白,不過這終究是別人家的事兒,他聽說了也就是心里過了那么一下,隨即就拋到了腦后。滿心滿眼的折騰起了自家那300畝的山林地來。
“秋生,咱們買的是不是多了點。”
別看焦大柱是在京城里出生,豪門后街長大的城里人,對于田地的執著卻半點都不比那些鄉下的土財主弱。見著韓秋生將大把的銀子灑到山林地里,而不是另外多買些能種植糧食的好地,他愣是替韓秋生心疼的,好些天都沒能睡好覺。
憋的實在忍不住了,在這一日早上趁著沒人就問了起來。
韓秋生真的很想嘆氣啊,他和焦家什么關系那真是有什么說什么,很少有隱瞞的時候,哦,穿越的事兒例外啊。
既然不會瞞著,那自然再他買山林地的時候就將這杜仲樹的好處,也一并說過了,還勸著焦大爺跟著買上一些,不說將來能轉手掙多少吧,只要有那么些地,那么些樹,將來靠著收集枝葉什么的,也能掙上些銀子,貼補貼補家用不是。山林地可不是上好的良田,價錢還是很低的。
可焦大呢愣是只讓焦二朗他們在村子周圍每家劃拉了不到十畝,還是需要重新開荒才能種的那種。到了這會兒,賈家怎么大手筆都看見了,焦大柱還覺得他買的多,一心惦記著買良田
韓秋生覺得,焦家那么多年都沒能發家,不僅僅是原本家底薄的原因,有機會都不知道下狠手,沒有賭一把的狠勁才是根本。一句話,還是人太老實了
“不多,不多,哪怕不是為了掙錢呢,有了這些山林地,等著杜仲樹都長起來,以后咱們鋪子里不一樣能用上這不也是節省了成本”
焦大柱聽著這話,回頭看了看鞋鋪架子上那一雙雙加了膠底的鞋子,滿滿的點了點頭。
“這也在理,對了,秋生啊,要是這么的,那以后我們家的杜仲樹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