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杏春即將失學,哪怕平日里對這些個并不怎么上心的林大春夫妻,也不禁犯了愁。
這事兒讓他們怎么幫沒路子呀。
你看啊,他們是什么人家
世仆
這樣的人家家里有了閨女那都怎么教導的
自是家中女性長輩自小教些個眉高眼低,連著識字都不敢光明正大的教,生怕選人的時候,因為這個被避忌了去。
等著到了七八歲上,家里有心送姑娘入府當差的,那就要準備將孩子送到府里專門的教養嬤嬤那兒去了,那是學習府中規矩的地方。按照府里一貫的潛規則,稍有些能為的,大多都會循著自己一方主子的需要,讓教養嬤嬤有偏向的教導,然后慢慢的尋機會,將自家孩子送到小主子身邊。
這樣的套路用到杏春身上別鬧了,杏春如今那可是官家小姐了,將來最不濟也能嫁個小富戶,小地主,這樣的人家怎么能用這種教育方式
所以還是要往那些正經教導規矩的地方送呀。可這樣的地方,林大春家這樣的哪里有機會接觸得到這可不就愁死人了嘛。
“要不,我去尋尋賈家族人那邊他們許是知道些這樣的地方。”
雖說賈家族人大多不事生產,靠著依附兩府而活,但如今到底不是二十幾年后,賈家還親族們還沒全部頹靡,京城幾房里也有幾個像是賈代儒這樣想自己掙扎出頭的人。甚至在沒什么人關注的地方,很有幾個機靈的借著賈家在軍中的人脈,混出了一點子名堂。
雖然這幾個人官職都不算大,多是和韓秋生差不離的8、9品,連著兩府門口看門的都未必看得上。可到底也算是有些自己的臉面人脈了,和京城的一些底層官員也有些交集。
林韓氏和林大春想要去尋的就是這幾家,在他們想來,這些人知道的消息總是比他們這樣的世仆人家更多些。
常年在榮寧二府后街混的韓秋生對此自是也知道一二的,有幾位好像還來他這里買過布聽到姑姑和姑父說起,也了然的點了點頭。
“這倒也是個方向,我以往還真是漏了他們。”
“你也覺得妥當,那明兒我就去問問。”
作為榮府的仆役,林大春夫妻在賈家族人那邊還是挺有些臉面的,他們去問,哪怕這些人自己沒有直接的聯系呢,想來也愿意給出點消息,以求從他們這里獲得些人情。
說妥當了這個事兒,韓秋生也好,林韓氏也罷,今兒要緊的事兒就基本絮叨完了,所以韓秋生帶著杏春沒坐多久,就趁著天色尚未黑透,度著步的回了家。
一直沒有怎么插嘴的杏春直到被韓秋生送進自己的屋子,突然回頭問自家哥哥
“哥,我學的其實已經不少了,就是后頭不再找先生也不要緊的,實在難找,就別費心了。”
月色下,曾經活的和跳豆一般肆無忌憚的少女面色沉靜,語氣輕柔,這讓韓秋生一時竟是有了幾分恍惚,他的妹妹在他不知道的時候,似乎已經變了一個樣。
是了,這些日子來,他忙著這個,忙著那個的,看著好像一心是為了將韓家重新拉拔起來了在努力,可實際上卻很有些本末倒置,只顧得那些瑣事兒,卻將杏春這個親妹妹拋到了腦后,好像丟去上學,就已經盡了力一般,沒了當初剛來時那種關心愛護。
或許杏春也察覺這種疏遠吧,不然怎么一個轉眼就沒了以往的囂張霸道雖然這樣的杏春看著比以往不知道好多少,討人喜了許多。可作為哥哥,他卻是愧疚和抱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