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張如翰在辦公室門口等白芥穗出來是不現實的,他沒那么多的空閑時間。
給弟弟送完書包,他馬不停蹄的打算往回趕,還沒出學校就接到了他老師的電話。
“楊老師我馬上就回來了。”
楊衍文“沒事不著急,路上還是要注意安全,過幾天的交流會你準備的怎么樣了”
張如翰“這段時間我寫了幾種治療方案,今天帶來了,等會兒給您看看”
寫治療方案是張如翰自發的行為,不是楊衍文給他安排的任務,楊衍文先夸獎了一下他的行為。
“你愿意主動寫治療方案是一件好事,不過你要做好心理準備,你的方案最后大概率不會被采納。”
“老師您這是說的什么話,有您在,我的治療方案都上不了臺面,只要您一出手,什么病都不在話下。”
楊衍文笑罵道“你少給我戴高帽子,我自己還是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我要是真有那個本事,早就治好了宗家的小兒子了。”
張如翰“放眼全國,能跟您比的沒幾個人,你都治不好的人,別人也治不好,再說要不是您的話,那個宗家的小兒子都不一定能活到現在。”
楊衍文“但我的能力也僅限于此了,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保他到什么時候,不過我對這次的交流會十分有信心,應該會有新的有效治療方案出來。”
張如翰很久沒見到老師這么激動了。
楊衍文“以前跟你提起過的周鈺良周大夫,他是我遇到過最出其不意的中醫大夫,無論任何疑難雜癥擺在他面前,他總能想出奇招解決,讓人拍案叫絕,就是行蹤飄忽不定,非常不好聯系,但是這次我終于聯系上他了,他也答應要來了。周大夫是個熱心腸的人,如果他有辦法治好宗家的小兒子,他肯定會出手幫忙的。”
他們的醫學交流會,學術交流只是一個目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天南海北的醫學專家聚在一起,碰撞討論出更多有價值的東西,為背后的出資人解憂,治好他們家的小兒子。
所以這個交流會是向外開放的,所有的成員都可以邀請自己認識的醫生。
天南海北的醫學專家也都愿意來,一是能結交人脈,二是能得到資金支持,拉到項目贊助。
因為家里小兒子身體的原因,宗家特別支持國內的醫療事業,只要你能拿出成熟的項目方案,都愿意投錢進去。
張如翰早就對楊衍文口中的周大夫有所耳聞,還看過周大夫寫給楊衍文的手稿,周鈺良的治療思路和用藥確實稱得上拍案叫絕。
一想到這次能見到周鈺良本尊,張如翰也難忍激動。
楊衍文“還有周大夫那個徒弟,是我見過世間絕無僅有的天才,小時候我見過一次,小姑娘個頭還沒我大腿高呢,也就四五歲的樣子吧,就能把人體穴位脈絡,和所有中藥材的藥性倒背如流了,還能像模像樣的給人切脈抓藥,反正我是沒看到她誤診過一次,熟練程度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中醫專業的大學生了。”
張如翰想了想自己四五歲的時候,好像就只會背自家藥店常備的一百多種中藥材,能認出每種藥材,知道其中的部分藥性,但是那個時候他還不會切脈。
即便如此他也是眾多人眼中的小天才,畢竟其余四五歲的小朋友大多還只會十以內的加減法,斷斷續續的背古詩。
楊衍文“前幾年周大夫信里面說,他的這個小徒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都快趕上他了,你跟周大夫的小徒弟應該很有話題,到時候你們可以互相交流學習一下。”
張如翰對同齡人幾乎都不屑一顧,他見識過太多所謂的天才,其實都也就那樣,跟他完全沒法比。
但由于被楊老師夸得太過了,又是那個傳聞中周鈺良大夫親手帶出來的徒弟。
因此他對周大夫的徒弟充滿了好奇,迫不及待的想見一見本人,和對方一較高下,看看的到底是名不虛傳,還是虛有其名。
與此同時,徐則已經叫了宗瑨好幾次了。
“你真的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