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白芥穗把醫館的牌匾掛上去了。
她沒有用自己的姓名,而是用了師父周鈺良名中的一字,取名叫“良館”,這是她對老頭子的感恩和紀念。
白芥穗的醫館雖然不大,但勝在一個設計精巧和藥材齊全。
每一處都是她精心布局,花費了不少的時間,足足收拾了大半個月才終于收拾妥當了。
好在整體效果讓她非常滿意,整體設計拋棄了傳統的中醫館風格,一切以松弛舒適為主,更像是一家有禪意的茶室。
他們收拾的這段時間,街坊四鄰沒少來好奇圍觀,得知是打算開中醫館之后,紛紛搖頭不看好。
醫館內不管是從內外裝潢,還是館名匾額,看起來都不太像一家中醫館。
館名不夠簡單明了,布局風格跟傳統的中醫館大相徑庭,店門也不顯眼,處在老街區深處的斷頭路,門口又被一棵保護性古樹擋住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附近最不缺的就是醫療資源。
往東三公里,往西南五公里,各有一家三甲醫院。
除了綜合性醫院,中醫館也不少。
其中最大的一家中醫館就要數御守堂了。
開在距離良館兩條街外的主干道上,有近百年的歷史,目前已經傳到第四代了,每天都有從全國各地慕名前往的患者。
附近不光有御守堂這個大招牌,另外還有眾多規模不等的中醫館,競爭非常激烈,承包了附近居民九成以上的看病需求。
現在又新開了一家中醫館,周圍人除了新奇的打量,過來問東問西,沒有一個人會真的去良館看病。
然而這恰恰是白芥穗想要追求的效果。
她根本不需要以人流量來為醫館創造收益,最近她忙著收拾醫館,沒有時間開播,天天都能收到成百上千的私信,向她咨詢病情,或是詢問能不能線下面診。
等真正開業了,她還要控制看病人數,只接受提前預約,不然她一個人還真忙不過來。
但周圍的街坊不知道她的身份和計劃,他們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普通居民,白芥穗的節目吸引不到他們,他們自然也不認識白芥穗。
他們只知道良館的牌子掛上去了一周,從來沒有看到過有人進去看病。
對此街坊們議論紛紛,背后沒少說閑話。
“最近新開的那家中醫館你們看到沒有,就是椴樹門口那家。”
“怎么會沒看到,裝修那會兒我就說過沒什么會去,現在被我說中了吧,開業都有一個多星期了,一單生意都沒有。”
“我問過了,他們醫館里就一個中醫大夫,就是那個年輕的小姑娘,年輕人哪有什么經驗,就會一點三腳貓的本事,也沒個老師父帶,誰敢去啊,反正我是不敢去。”
“但凡我身上有個小病小痛,就算不去御守堂,也會劉姐家的鵬程診所,誰會去她家啊。”
被叫做劉姐的人家里也開了一家中醫診所,就
離得不遠。
先前聽說又要開一家新的中醫館,劉姐跟她老公蔣鵬程還為此擔心過一陣,怕又來一個搶生意的,讓本來就不好做的中醫診所愈發的艱難。
這段時間她沒少出來打聽情報。
當白芥穗的醫館漸漸成型,劉姐心中的擔憂減少了一半。
如今再聽著街坊四鄰的評價,劉姐更加恨不得跟著多踩一腳。
“裝修得不倫不類的,哪里像中醫診所了,那小姑娘也沒個中醫大夫的樣子,長得好看有什么用,臉蛋又不能治病,等著看吧,開不了多久就會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