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隋朝統一,南北門閥為了和掌權的關隴貴族爭奪權力,聯合起來互相吹捧,承認彼此地位,形成了如今隋朝士族門閥格局。
北魏分裂成東西魏,北周和北齊代東西魏,北周統一北齊,隋朝又統一天下。從北魏開始,把持朝政的是以當初西魏八柱國為核心的關隴貴族。我們的曾大父李虎就是西魏八柱國之一。
八柱國“貴”,把持中央朝堂;士族門閥“清”,盤踞地方稱“郡望”。士族門閥想要獲得中央的權力,關隴貴族想要披上一層歷史悠久的皮,所以兩者一拍即合。
雖說我們需要攀附他們,但大可不必將其看得過重。
舉幾個例子。
弘農楊氏很早就被賈南風屠滅,靠旁支延續,隋文帝攀附弘農楊氏前,這個家族一直默默無聞。
潁川陳氏在永嘉之亂被屠滅,也靠旁支延續,一直默默無聞至今。
太原王氏被劉裕屠滅,只王慧龍逃到北魏,繁衍成如今太原王氏。
清河崔氏在北魏國史之獄中被屠滅,與其有姻親的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都被滅族。現在的本宗據說是衣冠南渡的旁支。
至于隴西李氏、趙郡李氏,連魏晉名門都算不上,在晉末十六國后才開始發跡。
所謂世家門閥淵源幾千年,大多都是攀附的。他們各房族譜自己都對不上。為了比拼門第攀,許多世家門閥合并郡望,譜系構建偽冒房支很常見。
比如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為了與其他門閥抗衡,就將郡望合并。隴西李氏原本攀附李廣,上溯至秦將李信;趙郡李氏攀附李牧。兩者合流后,便胡編李牧是秦人,先父在秦國當御史大夫,后來入趙為將。還胡扯李牧其他長輩都在秦國封侯。最后合流上溯春秋末期,認陳國李耳當祖宗。
李玄霸一邊向李世民揭士族門閥的老底,一邊和李世民去溪邊乘涼。
唐國公府建造的園林中引了一條活溪水。當李建成不帶著朋友在此處游玩時,李玄霸和李世民就常常來這里的淺灘玩水避暑。
兩個孩子脫掉了鞋,坐在了溪邊的大石頭上踩水玩。
李世民踢出一朵大大的水花,撓頭道“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聽上去好熟悉啊。”
李玄霸哦,我家和兩個李氏打得火熱,大概是正在猶豫攀附哪一支。
李世民驚訝地張嘴,嘴巴能塞進一整只雞蛋“他們還能由著我們猶豫”
李玄霸有什么驚訝的。國史之亂時,北魏皇帝“按圖索驥”,拿著他們的族譜挨個殺人。后來自稱旁支的族人拿著自己編的族譜說自己是繼承人,誰知道真假反正只要是同姓氏的名人,門閥很樂意與其聯宗。你信不信我們再厲害一下,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后人修族譜的時候,都會把我們修進去。
他手動把二哥快掉下來的下巴合上去。
李世民訕訕道“阿玄,按圖索驥不是你這么用。”
李玄霸差不多。
“差很多,唉,你開心就好。”李世民撿了李玄霸的口頭禪,“他們真奇怪。后人爭氣就行啊,何必去攀附冢中枯骨”
李玄霸默默地看了自家二哥一眼。
公開罵“五姓七望”不過是仗著冢中枯骨,沒什么本事,唐太宗是第一人。沒想到二哥這么年幼就會說出類似的話了。
“沒錯。”李玄霸主動開口說話。
李世民道“所謂攀附郡望,和結黨營私有何區別”
李玄霸又瞥了自家二哥一眼。
你是不是太早熟了這是六歲的孩子會說的話嗎
李玄霸沒區別。不過“五姓七望”是結黨營私,關隴貴族難道不是
李世民歪頭,又踢起一朵水花“啊,我們也是嗎”
李玄霸點頭。
隋煬帝遷都洛陽和龍舟下江南,雖然享樂成分居多,否則不用這么急,也不用修這么多行宮別苑。但轉移政治中心,拉攏山東門閥打壓關隴貴族的政治心思,肯定也是有的。
再如現在的科舉。因為需要五品以上官員舉薦才有資格入考,且不糊名,所以這科舉不是用寒門士子擠壓士族門閥。相反,隋文帝和隋煬帝更像是讓家中讀書氛圍濃厚的士族門閥,通過科舉獲得更多的官職,打壓傳統關隴貴族集團。
李玄霸在心里想了,但沒有“說”給李世民聽的是,從西魏起,以八柱國為核心延續下來的關隴貴族就牢牢把持朝政。
后世許多歷史研究者都認為,無論是北周、隋朝還是唐朝,最初都是關隴貴族選的代言人而已。其改朝換代,也是關隴貴族見代言人昏庸,主動發起的政變,從關隴貴族內部推舉新的掌權者。
這個就等自己家舉兵之后,再慢慢和二哥解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