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充沛的李世民只歇息了一天,就拉著李玄霸為接受鄭家人的考校做準備。
雖然不主動出擊,假如鄭家人先挑釁呢
李玄霸只能蔫噠噠地陪著哥哥翻書,提前預習可能遇到的挑釁場面。
另一邊,竇氏聽了李淵的話,有些發愁。
“沒有適齡的女子”竇氏道,“年紀最接近的也要讓大郎等十年,大郎都十六了”
李淵平靜道“五姓七望的女子都是十歲左右就被早早定下,哪有與大郎適齡的我們唐國公府的宗婦,不僅得出身滎陽鄭氏的正房,還得是高官之女。”
女子出閣嫡庶不重要,李淵的兩個庶女都嫁得很好。
對士族門閥而言,正房主支的女兒最尊貴;而李淵私心想要聯姻的女子,其父官位也必須高,否則只憑一個“滎陽鄭氏”,可幫襯不到唐國公府。
李淵選來選去,栝州刺史鄭繼伯的女兒最為合適。
但栝州刺史鄭繼伯的女兒如今才六歲,與李世民和李玄霸同齡。
竇氏猶豫道“既然和二郎三郎同歲”
李淵訓斥道“我知你更疼在你身邊長大的二郎和三郎,但長幼尊卑不可亂若二郎三郎娶了五姓七望正房女兒,宗婦要多高貴才能壓得住表兄可沒有適齡的女兒嫁給大郎”
竇氏低頭道“是我失言,郎君別生氣。我只是想,或許二郎和三郎能與鄭家旁支的女兒定下,大郎或許能尋五姓七望其他家的女兒”
李淵搖頭“哪那么容易五姓七望雖然現在權力不如我們,但憑借祖蔭,他們十分傲氣。若大郎與鄭家沒有說成,其他家與鄭家同氣連枝,是絕對不會再與大郎說親。那是得罪鄭家啊。”
竇氏苦惱極了“那難道就讓大郎等鄭家小娘子十年能不能讓鄭家小娘子早一些出嫁”
李淵再次搖頭“不能。鄭繼伯愛女兒,非得女兒十六歲才出閣。”
竇氏氣惱道“那鄭家不是已經都定好了嗎還叫我來商議什么”
李淵握住竇氏的手背拍了拍“這可不是商議好了。你以為鄭家的女兒這么好娶若不是我正好在鄭州當刺史,兼任滎陽太守,給了他們滎陽鄭家很多方便,也輪不到我們。”
竇氏磨碎了一口銀牙“你的意思是,他們叫我來,還是想對我家大郎挑挑揀揀”
李淵嘆了口氣“夫人,五姓七望的女兒確實金貴,且忍一忍。”
鄭家這次請竇氏來做客,確實是想看看竇氏的品行性格,配不配得上與鄭家聯姻。
對鄭家而言,不嫁五姓七望的女兒都得好好挑婆家,以免墮了自家門扉。
但對竇氏而言,這實在是侮辱了。
竇氏之母乃是北周襄陽長公主,父親出自八柱國之家,嫁的同是八柱國之后的唐國公李淵,李淵之母又是先皇后的姐姐。
唐國公府可以拍著胸口說自己是皇親國戚,勛貴世家。若論在朝中的權勢,只剩下一個門扉的鄭家拍馬都趕不上。
竇氏可不認為自己的身份地位,比只依靠冢中枯骨的鄭家差。
但看著李淵鐵了心要結這門親,唐國公府若不想再在勛貴中選媳婦,確實只有五姓七望的女兒配得上,竇氏只能忍氣吞聲“那我便去會會鄭氏。我倒要看看鄭氏能有多厲害。”
李淵安慰道“那自然是比不過夫人聰慧。”
竇氏眼珠子轉了轉,抿著嘴笑道“那我把二郎和三郎也帶上。”
李淵道“他們肯定也會考校二郎和三郎,若是”
竇氏道“沒有若是。郎君盡可以相信二郎和三郎。不過我只有一個要求。”
李淵道“夫人請說。”為了結這門親,讓夫人去鄭氏受辱,他也確實有些愧疚。
竇氏冷哼道“若是鄭氏想和二郎和三郎結親,必須拒絕”
李淵先一愣,然后失笑“好我們家只能有一個鄭氏的女兒。就是他們求我,我們也不把二郎和三郎給他們。”
竇氏這才消氣。
哼,等你們看到二郎和三郎,有你們后悔的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