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暕離開的腳步都是飄著的。
李玄霸覺得他不僅是心虛,整個人都虛了。
李世民下課回家,
,
立刻跑到弟弟身邊詢問有沒有什么好玩的事。
李玄霸確實蠻好玩。
他用心聲把今日之事簡略告訴了李世民,著重提了小姨子和大姨子的事。
他當然知道楊暕偷的是大姨子,不是小姨子,后來偷人的事還會成為他被軟禁的導火索。
楊昭原本應該大業二年去世。按照常理,楊暕就該被立為太子。
當時楊廣也確實將楊昭府中包括官吏、護衛在內的幾萬人全部交給楊暕。天下都以為齊王楊暕會被立為太子,勛貴官僚都圍繞在楊暕身邊討好楊暕。
楊暕現在的行事雖奢侈,但還算有章法,御下也沒有太無能。他的壞毛病都是在太子死后才被楊廣養起來。
畢竟現在他才二十二歲,目前還沒有弟弟出生,身為皇帝唯一的兒子,他哪經得起別人的恭維。楊廣又是個不著家的,連大興城都不肯回,幾乎沒有管教過楊暕,楊暕后來越來越蠢很正常。
更慘的是,楊廣一邊將太子的待遇和權力都給了楊暕,一邊十年不立太子。
楊暕的心態從乖乖等當太子變成了驚疑不定,后來在楊廣的幼子和楊昭的孩子逐漸長大后,驚疑變成了驚恐。
楊暕琢磨,難道父皇還想傳位給兄長的兒子,越過自己這一輩不成
自己不僅是嫡子,才干和功勞都有,父皇若是讓孫子繼位,別說楊暕心里憋屈,這是要命的事。
楊暕很早就和妻子已經嫁為元氏婦的姐姐勾搭上了,就等著元氏婦的丈夫什么死,好把守寡的元氏婦接進王府。
他心里焦急,又不敢有其他動作,就天天和元氏婦找些僧道方士詛咒楊昭的兒子早逝,然后說些自己一定會當太子、當皇帝的讖緯之語自我安慰。
楊廣得知此事后,一拍大腿,這小子果然不是好東西,就把元氏婦賜死,軟禁了楊暕。
李玄霸后世許多人說楊暕是蠢死的,不過以我看來,當楊廣認為他有謀奪皇位的野心時,他最好真的有。
李世民瞠目結舌。
他只是想回來聽個樂子,這個“樂子”也太大了吧
李世民用手捂著嘴,壓低聲音含糊不清道“我怎么覺得他找僧道行巫蠱之術時,精神已經不正常了不過,是個人被磨十年,都會被磨出點問題來。”
李玄霸點頭。
他認識了齊王,見到楊暕如今的模樣后,也覺得楊暕在被楊廣發現“不臣之心”時,已經心理不正常了。
楊暕從小就飽受祖父母和父母的喜愛,楊昭也寵著這個弟弟。不然他也不會膽子大到天天和楊昭說奪嫡的蠢話。
他一生都十分順利,連太子病逝,也是他人生十分順利的體現。
嫡
長子去世了,嫡次子不差,又受父母喜愛,正常人都會認為是嫡次子繼位。何況太子楊昭的兒子都還十分年幼,不知道活不活得成。
楊廣也確實將太子楊昭的一切政治資源都交給了楊暕。
誰知道,楊廣就卡著“太子”
dquo”
李世民想不明白,就放下手懶得想了,“現在阿玄讓他謹言慎行,他的結局會好些嗎”
李玄霸道“不知道。但至少他府中那些人禍害的人會少一些。”
李玄霸不同情楊暕。
楊暕府中那些人干的傷天害理的混賬事太多了。他有這樣的下場是業力回饋。那些被齊王府的宵小禍害的百姓才是真的慘。
所以他勸說楊暕,除了賣楊暕一個好,哪日楊昭死了之后,讓楊暕繼續給他當“保護傘”之外,就是讓他約束一下府中人,少禍害一點百姓。
至少在大業十一年前,雖然楊廣不讓他當太子,但楊暕仍舊是楊廣重用的好兒子。楊廣出巡時,楊暕時常鎮守京城或者東都。
過了大業十一年,李淵出任太原鎮守,他們就要準備招兵買馬謀反了。
李世民使勁點頭“對這件事才最重要”
他點完頭后,勾著弟弟的肩膀擠眉弄眼唏噓“他還真和別人的妻子好上了至于嗎齊王長得又不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