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收今年才十六歲,正是鮮衣怒馬少年郎,脾氣很是開朗直爽。
李世民和薛收說笑了幾句,這兩人就勾肩搭背,一同約去投壺。
至于李玄霸。他這個悶墩子在二哥開始發揮恐怖的社交能力時,就只需要在一旁當掛件。
李玄霸很好奇地觀察薛收。
薛收在歷史中是個謀士和諫臣的形象。在魏徵歸唐太宗所用前,規勸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別喜歡奢華的宮殿,阻止李世民游獵無度的都是薛收。
李玄霸翻看到薛收生平時曾好奇地想,若是薛收沒有早逝,魏徵還能不能成為唐太宗唯一的鏡子。
唐太宗對薛收也很懷念,當皇帝后感慨若薛收還活著,“中書令”這個位置該薛收來坐。“中書令”就是唐初的宰相,房玄齡和杜如晦坐的位置。
因顧忌薛道衡,李玄霸原本沒打算提前接觸薛收。
今日既然有緣見了,他就光明正大地觀察這位后來居上,明明是被房喬舉薦,卻差點躍到房喬頭上先當宰相的人。
李玄霸以為薛收身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又是直諫之人,一定是一個文質彬彬,十分沉穩可靠的書生。
但薛收這個十六歲的少年居然和九歲的二哥勾肩搭背,投壺的時候大呼小叫,投中了就鼓掌叫好,沒投中就跺腳搖頭,和街上見到的斗雞遛狗的子弟沒什么區別。
李玄霸都有些懷疑,這是不是同名同姓的人了。
“阿玄,你也來”李世民把箭塞到在一旁發呆的李玄霸手中。
李玄霸活動了一下胳膊,道“如果我沒投中,可不要笑話我。”
說罷,他一支箭直接貫穿了壺的把手。
薛收正想說“肯定不笑”,李玄霸投出“掛耳”后,他的話堵在喉嚨里,差點沒憋岔氣。
楊暕走過來,好奇道“本王聽父皇說,大德你射箭幾乎射不到靶子上,為何投壺如此厲害”
李世民笑道“阿玄不是準頭不好,是拉不開弓。投壺不需要多少力氣,他可不會輸給誰。”
李玄霸白了李世民一眼,又是一支箭從手中投出,掛在了壺的另一個耳朵上。
李世民鼓掌“又是貫耳,連中再來”
楊暕道“還有兩支箭,若都能投中,本王就豪飲一壇”
投壺輸了要喝酒。若賓客都投中了,就等于主人家輸了,由主人家喝酒。不過有些賓客不喜喝酒,就改成作詩。李世民和李玄霸年幼,自然不會喝酒。
投壺是主賓依次投,每個人四支箭,楊暕已經喝過一場。
李玄霸道“齊王殿下,你還是少喝些吧。你明明可以投中,非投壺外去,這是故意想喝酒嗎”
說罷,他兩支箭連續投出,再次分別投入了壺的兩邊“耳朵”中,不僅“貫耳”,還“全中”。
楊暕大聲呼好,引得其他人紛紛側目。
有勛貴子弟好奇道“李三郎投壺這么厲害,最難的驍箭也能投出來嗎”
李玄霸搖頭“我力氣不夠,投不出來。”
驍箭就是將箭投入壺中彈起后,又落入壺中。李玄霸那力氣,是不可能把弓箭彈起來的。
有人嗤笑道“聽聞李三郎病弱,原來真的連驍箭都投不出。”
李玄霸看向嗤笑他的人。
楊暕也將冷漠的視線投了過去。
那人迎著齊王不悅的視線,也絲毫不懼。
已經和李世民混熟了的薛收,在李世民和李玄霸耳邊小聲道“那是楚國公幼弟楊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