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把李二郎狠揍了一頓,李二郎傷得起不了身”楊廣聽了匯報,有些愕然。
探子道“回陛下,李二郎和李三郎回府后將升官之事告知了唐國公,唐國公給他們解釋了李延年的典故后,就發怒要揍李二郎。李二郎擔心李三郎病弱,經不住唐國公的教訓,便自愿替李二郎,多挨了一倍的棍子,所以傷勢有些嚴重。”
探子猶豫了一番,還是繼續稟報道“唐國公還說,說李延年是漢武帝男寵”
楊廣手一揮,桌案上的果盤杯盞“嘩啦”掃落,碎了一地。
楊廣冷笑道“怎么李淵認為我對李二郎有非分之心”
探子忙磕頭道“唐國公可能沒有此意,只是罵李二郎不知檢點,諂媚陛下,侮辱唐國公府門風。”
楊廣深呼吸,將心中怒氣壓下“李二郎和李二郎如何說”
探子道“李二郎和李二郎辯解,他們只是對待陛下如親父一樣,陛下對待他們也如親子一般,并無諂媚之事。”
楊廣沉默許久,讓宮人把地上碎片收起來,命探子回唐國公府。
楊廣屏退眾宮人,低頭翻看李玄霸呈上來的奏疏。
半晌,楊廣嘆息道“朕該直接敲打李淵。”
他本以為李淵是一個心思深沉的人,自己敲打他的兒子,就等于敲打他。誰知道李淵居然將過錯全部推給了年幼的李世民和李玄霸,還連累李世民挨了一頓毒打。
楊廣想起,姨母在世的時候,似乎因為李淵和老夫人偏袒李建成,鬧出了很大的笑話。
李二郎和李二郎為嫡長兄讓路是合乎禮法的事。楊廣雖然自己奪嫡,但不希望其他人挑戰禮法。
但李二郎和李二郎畢竟與他更親近些,見到李二郎和李二郎被毒打辱罵,楊廣又想起唐國公府偏心之事,難免有些不喜李淵的做法了。
“不直接敲打李淵,也該敲打李建成,不該把李二郎和李二郎牽扯進去。”楊廣又道,“看來唐國公府,只有李淵和李建成二人有敲打的價值。”
李玄霸此次來洛陽,要把書鋪和香皂鋪子的產業鋪到東都。
楊廣非常不喜歡回大興。他除了南巡北巡,其他時間都待在東都。在大業期間,東都比京城更繁華,西域客商、外國使團都在東都云集,李玄霸更容易賺錢和花錢。
李世民雖挨了一頓打,但李淵是用手揍的,背上和屁股腫得厲害,消得也快。
李玄霸見二哥無事,留二哥自己趴著把兵書當閑書看打發時間,自己出門巡視產業。
東都城是新建的,就連賜給勛貴的宅子都寬敞許多,市集店鋪后面的工坊面積也比大興城寬廣。
印刷工坊設在市集內,香皂工坊仍舊在東都城郊的莊子中。
楊廣又興徭役,一些不堪重負的人家自賣其身逃避沉重徭役。李玄霸趁機買進了一些人,充實了洛陽的工坊。現在工坊早已經營業。
李玄霸先巡視了城郊的香皂工坊,然后回到城內,與印刷工坊內的校對師傅聊了幾句。
漢字是象形文字,排版工匠可以不識字,比對圖形排版就行。但校對的人會識字,效率和準確率都會高許多。
現在寒門士子仍舊很難找到出仕的機會,只能在世家勛貴招門客、文吏的時候投名帖碰運氣。
一些小世家或者世家旁系子弟也要先在世家勛貴中做家臣,等候被主家舉薦的機會。
當年名噪一時的“王謝”世家,謝安發跡前就在王家當過家臣。
很多文人在等候機會時都要找些事做。只要識字,工作很好找。抄書的,代寫信的,賣字畫的,當賬房先生的,只要肯拉下臉來,讀書人是稀缺資源,總能找到事干。
原本書鋪抄書是讀書人賺取生活費的最主要途徑。印刷術興起后,他們本來抱怨少了一大筆進賬。沒想到唐國公府的印刷鋪招的文人比以前還多。
文人們不需要再抄書,只需要坐在印刷工坊里幫忙校對。因印刷書籍很多,所以校對任務很緊張,需要的文人不少,除了油墨味道難聞了些,包吃住還有獎金,待遇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