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所說的“高麗”就是指高句麗。
“高麗”本是“高句麗”簡稱,但正式國稱是“高句麗”。但華夏王朝與高句麗交往時,總愛在正式文書上直接寫簡稱“高麗”。
高句麗我們全稱是高句麗。
南北朝統治者好的,高麗。
高句麗請尊重我們的國名,我國正式名稱是高句麗
隋文帝高麗。
隋煬帝高麗。
唐太宗高麗。
唐高宗高麗。
于是南北朝時,“高句麗”
和“高麗”
還混用;隋唐時,所有史籍都將高句麗記載為“高麗”。高句麗人也自稱“高麗”,改名“高麗國”了。
現在沒有高句麗國,只有高麗國。
朝鮮王氏王朝建立的時候,為了一些眾人皆知的小心思,將國名定為“高麗”。王氏高麗和隋唐時的高麗沒有任何關系,所以后世歷史研究就將隋唐的高麗稱為“高句麗”,與王氏高麗做區分。
已經滅亡的高句麗委屈。他們才是真正的高麗,先來者被迫為后來者讓名。
高麗是扶余人朱蒙趁著西漢式微的時候自立的華夏邊疆小國,在魏晉南北朝中原混亂時,搶奪了不少中原王朝的領土,是華夏領土上的割據勢力。
華夏統一后,肯定要收復故土,滅掉割據勢力,所以大隋與高麗的戰爭是肯定會發生的。
隋文帝就對高麗動過兵,只是因為天氣原因臨時撤兵。楊廣繼位之后,朝堂都知道大隋會完成隋文帝時的未竟之功,滅掉高麗割據勢力。
如果不是楊廣要修東都、運河、長城、很多很多行宮,大隋早就與高麗開戰了。
李淵很清楚皇帝對高麗磨刀霍霍,所以輕松猜出了皇帝的心思。
李淵對李玄霸道“倭國無禮,但只是一個彈丸蠻夷,陛下懶得與它爭辯。待收拾高麗之后,若它仍舊無禮,再收拾它不遲。”
看著李淵淡然的神情,李玄霸明白了為何楊廣會忍得下這口氣。
因為大隋看不起倭國,認為倭國蠻夷不懂禮儀很正常,與倭國計較都是自跌身份。
不只是楊廣,華夏王朝所有人都認為,與其和蠻夷計較蠻夷根本不可能懂的禮儀,不如注重實際利益。
現在倭國對大隋的利益,就是能幫大隋攻打高麗。
李玄霸對李淵道“倭國不會出兵。”
李淵道“不出兵也無所謂,別搗亂就行。陛下所做的事是遠交近攻。”
他冷笑道“陛下雖對臣子過于刻薄寡恩,但為君的基本常識還是有。”
李玄霸沉默。在高麗被滅前,楊廣會一直容忍倭國了。
但高麗被滅時,大隋都被滅了很多年了,嘖。
看來在大隋滅亡前,他能對倭國做的事不多。隋煬帝真沒用。
李玄霸問道“不過以陛下的脾氣,應該不會直接忍下這口氣。父親,陛下給倭國國王的國書,會斥責倭國國王嗎”
李淵道“當然會。以陛下的性格,絕對會在國書中把倭國國王狠狠嘲諷一頓。如果倭國國王看到了陛下的國書后,仍舊愿意派遣使臣前來,就說明倭國國王自知失禮,向陛下賠罪。陛下才會考慮與倭國建交。陛下給倭國國王的國書,就是大隋的試探。”
李玄霸臉上浮現出清淺的笑容“父親,你說倭國使臣會不會將國書遺失”
李淵道“陛下不是派出了使臣嗎國書應當在大隋使臣手中,
怎么會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