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不是有人教唆,李元吉上課不認真,嫉妒優秀的弟弟,辱罵家中的長輩這一切都證明李元吉現在十分頑劣,必須嚴格管教。
竇夫人自貶能力,說自己只會養育孩子,不會教育孩子。教導已經啟蒙的孩子,是家主才能做到的事。
這時教育兒子,也確實是父親的責任。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自先秦時起,教育兒子就是父親的責任。縱觀流傳后世的“家訓”,也都是父親寫給子孫的告誡。
對于家中子嗣,家中女眷除了照顧孩童衣食起居,頂多在孩童開蒙時能看顧一番。除非是寡婦,否則女眷一般不能插手子嗣教育。
李淵是寡母帶大,所以才習慣性地把兒子都交給家中女眷照看。而且他常年在外做官,家中女眷子嗣不能隨行,所以也沒辦法自己教育兒子。
李淵被竇夫人戴了高帽子,又確實擔心李元吉長歪,只好將李元吉帶在身邊,再次親自教導李元吉。
他曾經親自教導過一次李元吉,被李元吉氣得吃不下飯。后來李元吉稍稍乖巧了一些,他又認為李元吉身為嫡幼子不需要太多本事,家里養得起,便撒手不管了。
但李元吉現在變得比以前還頑劣,李淵只能再次咬牙忍受教導不成器的兒子的折磨。
離開父母,李世民原本有些難過。
好不容易父母都團聚在洛陽,他在父母膝蓋上撒嬌的日子還沒過多久,就被迫住進了別莊。
李世民很戀家,即使是自己決定出來住,也難免心生郁悶之意。
別莊就挨著洛陽城,位于洛河之畔。
洛陽被河流和山脈分割成許多個小盆地,傍水的地方必倚山。
大隋自北周而延續下來的勛貴沒有不喜歡打獵的,即使楊廣定都東都洛陽是為了壓制關隴貴族,為了安撫這群關隴貴族,也會在東都附近分給他們大片土地。
唐國公府的別莊也很廣闊,除了河谷平原,還圈了大片的山林。
私人的山林不準普通百姓進入。竇夫人心善,也只是在寒冬臘月允許附近百姓進入唐國公府的山林拾取柴火。若是誰敢砍樹,唐國公府是要報官的。
如今正值草木茂盛,動物活躍的季節。十分難過的李世民等母親一離開,就帶著李智云鉆進了山林狩獵。
他本來還想拉上李玄霸。李玄霸指著旁邊的洛河,說如果李世民敢強迫自己去狩獵,自己就從這里跳下去。
李世民將還不能獨自騎馬的李智云抱在身前,不住抱怨“小五,你說至于嗎我讓他狩獵,他居然說要跳河這至于嗎”
李智云被兩位兄長逗得“咯咯”直笑。
李世民怒搓李智云的光腦袋。
李智云和他一趟,都是只留了兩個小揪揪,其他地方的頭發都剃光了,腦袋搓起來特別滑溜舒服。
李智云瞇著眼睛,就像是小獸一樣享受兄長的揉搓。
離開娘親和
生母獨自在外居住,李智云本來難免害怕。但哥哥們日夜陪伴著他,輪流陪他睡覺,現在還帶著他去林子里騎馬,他就不害怕了。
至于為什么是輪流,自然是因為李世民睡相太霸道,李智云只想和三哥一起睡。李世民認為自己被弟弟嫌棄了,非要把李智云抓著和自己抵足而眠。
唐國公府的山林里沒有大型獵物,但兔子野雞在盛夏季節非常充足。
李世民天天帶著李智云鉆林子,很快就“樂不思蜀”,把對父母的想念忘到了腦后。直到李玄霸提醒他該在父親休沐時回家時,他才恍惚自己已經習慣在別莊的生活了。
李淵這些時日飽受親自教導李元吉的折磨,越發想念聰慧的二兒子和三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