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楊廣憤怒楊昭的瘋癲之語,但朕的太子都求你們了,你們居然不答應而且朕一定不會讓后代重演自相殘殺,朕對朝堂的控制力可不是父皇能比的。楊昭“托孤”的愿望很容易就能完成,你們為何不敢答應
李二郎和李三郎既拒絕卷入儲位之爭,又承諾就算發生萬一,也會盡全力保證楊昭的兒子富貴終老。
楊昭病逝之后,“太子”之位吸引來的人大部分都會散去,流動到齊王楊暕那里。
在自己還在宴請諸國使臣時,居然只有李二郎和李三郎敢向自己請求回去拜祭太子,不害怕觸自己霉頭。兩人這顆赤誠之心,楊廣很感動。
楊廣問道“其他人都擔心請求拜祭太子會打擾朕的宴請,惹朕不快。為何你們不擔心”
李世民疑惑道“陛下對太子極親近,為何臣請求拜祭太子會惹陛下不快”
李玄霸道“為人父母,哪有不愛自己孩子的。陛下先為君王,再為父親,太子病逝也只能哀悼三日,繼續堅持完成君王的責任。我和二哥還小,朝政之事用不上我和二哥。身為陛下的晚輩、太子的表弟,我們就該回太子身邊守靈。”
楊廣心頭一暖。
是啊,就算他再生氣,楊昭仍舊是他最寵愛的兒子,他寄托了無數心血的嫡長子。楊昭病逝,自己怎么可能不難過
因自己表示出楊昭病逝前的瘋癲之語不喜,那些大臣居然就懷疑自己的慈父之心,竟然不敢前去拜祭太子,哼
“去吧,告訴世明,朕忙完后就會來看他,讓他不要難過。”楊廣溫和慈愛道,“世明的兄弟和孩子都不在這里,你們身為世明的表弟,是他最親近的同輩,就以親兄弟之禮為他守靈,等朕回來吧。”
很巧的,楊昭字世明。如果他能繼位,李世民就要避諱改名了。
楊廣賜予李世民和李玄霸九環金帶,命李世民和李玄霸回張掖主持太子葬禮。
李世民和李玄霸跪地謝恩,領著九環金帶回張掖。
“束九環金帶”是隋文帝首創“貴臣”的特權,如后世賜吉服一樣。
楊廣身邊近臣,也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特權。兩個孩子得了這樣的特權,他們都恭喜李淵養了好兒子。
李淵這次沒有自得。他平靜道“陛下欣賞二郎和三郎與太子的表兄弟情誼,這是他們應做的事,何來恭喜”
李淵除在宴會時刻,其余時間禁酒肉、服素服為太子哀
悼。
楊廣感慨能養出李世民、李玄霸這樣好的孩子,李淵也是純善之人。他對李淵的信任又加重了幾分。
李世民和李玄霸回到張掖時,張掖正因為太子之死亂作一團。
更讓當地官員焦頭爛額的是,伴隨皇帝一同西巡的樂平公主楊麗華也病重了。
楊麗華的身份很特殊。她是北周宣帝的皇后。隋文帝對她心中有愧,所以對她極好。
楊麗華又頗具政治頭腦,早早討好楊廣,多次為楊廣進獻美人。楊廣也對她很親近。
楊廣和朝中重臣都不在張掖。張掖剩余的官員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李玄霸讓李世民操辦太子楊昭葬禮,自己去照顧楊麗華。
早在得知太子生病時,李玄霸就讓孫思邈悄悄以采藥之名避開,并且在張掖傳孫思邈只是“民間吹噓起來的神醫,本事不如御醫,你看,他照顧的李三郎仍舊病懨懨”的傳言。
孫思邈被葉護帶走,在草原上躲避,得以逃脫楊廣的征召。
以楊廣的陰晴不定,說不定會讓征召的醫師為太子陪葬,李玄霸不敢冒險。
楊廣離開張掖之后,孫思邈偷偷潛了回來。李玄霸讓他開了一劑能緩解病患臨終痛苦的藥,以“我常服用”交給御醫檢驗后,給楊麗華喝了幾日。
楊麗華的高燒仍舊不退,但精神好了一些,算是回光返照,能留下遺言了。
她所說的遺言,果然是李玄霸在史書中看過的遺言“妾唯一女,不自憂死,深憐之。湯沐乞回與李敏。”
楊麗華這一輩子過得既風光又凄苦,所掛念的只有自己唯一的女兒。李玄霸知道楊廣會同意此事,安慰道“公主請放心,陛下對公主很親近,定會同意公主。”
楊麗華欣慰地閉上雙眼“陛下常言李三郎頗懂圣意,李三郎如此說,我安心了。”
她意識再次變得模糊,嘴里一直念著“靜訓”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