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慈景也對李五娘道“你以前常夸二郎和三郎,今日一見,確實該夸。”
被趙慈景夸了一句,李五娘害羞得說不出來。
趙慈景雖見慣了女子對自己的癡迷,見到夫人過分嬌羞的模樣也頗有些哭笑不得。
他伸手在李五娘面前揮了揮手“夫人,回神。你再這樣,我是不是該戴著面具和你說話”
李五娘捂著臉使勁搖頭“我、郎君說得對。我就知道郎君一定會很喜歡二郎三郎。”
趙慈景道“我還未見過二郎。不過三郎我是結交定了。”
趙慈景雖也有武藝在身,但在武藝上不擅長,性格更偏向坐在書房里潑墨的文人雅士。
李淵和李建成性格都是純粹的武夫,雖都對他很親近,但見面不是拉著他喝酒,就是拉著他去狩獵,趙慈景其實不太應付得來。
他一看李玄霸就覺得他們一定合得來。
聽說李二郎也是一個喜歡狩獵的人,趙慈景認為,就算李二郎再好,他肯定也與李三郎更合得來。
與姐夫們建立了初步友善關系后,李玄霸沒有立刻回洛陽。
回洛陽之后,就要面對父母和李建成,他實在是心煩,想清靜一陣子。
他和二哥立下大功勞,升到與李建成同級的正五品朝請大夫,而李建成的“正五品”是門蔭來的,他和二哥是用吐谷渾可汗的人頭換來的。就算不看他們之間的年齡差距,只看得到官職的原因,李建成就被他和二哥比得黯淡無光。
李建成還只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心胸涵養沒有修煉太好,見到他和二哥難免不自在。
父母都是希望子女和睦的,看見這一幕難免心焦,會多嘮叨幾句。
李世民心大,聽到什么都樂呵呵當作沒聽見,每天就沉迷狩獵。
李玄霸懶得聽父母和他嘮叨那些兄弟和睦的
話。
正好老師都在大興,李玄霸就寫信回洛陽,說自己要在老師這里學習一段時間。
李玄霸自幼愛讀書。他終于能閑下心來做學問,就是父母也不好打擾。
李淵對竇夫人道“二郎一回來就磨煉武藝,三郎一回來就鉆研學問。所以我的二郎和三郎才如此優秀。”
竇夫人笑道“是啊。”
她等二郎狩獵回來就把二郎訓一頓。
看看你弟弟,再看看你你以為娘親我會像你父親那樣好騙,以為你是在磨煉武藝嗎
去邊塞已經荒廢了一年多的學業,你不思補回來,就天天玩是吧
竇夫人回房后,按著額角嘆氣。她生的四個兒子,各有各的讓她頭疼的地方。
“三郎是不耐煩見到大郎,才躲到大興的吧。”竇夫人嘆道。
在獨孤老夫人死后,就跟在竇夫人身旁伺候的張婆聲音木然,話卻捎帶刻薄“二郎和三郎躲開大郎,才會兄弟和睦。”
竇夫人放下手苦笑“或許是。我一直以為,時間能讓他們兄弟的關系修復。明明之前他們的關系已經和睦許多。”
張婆道“之前的關系修復,難道不還是二郎三郎一味退讓嗎因為二郎三郎更懂事更孝悌,所以就讓二郎三郎不斷退讓。夫人,你現在和老夫人有什么區別”
竇夫人苦笑更甚“我沒有偏袒大郎。”
張婆不再說話。
在老夫人去世后,張婆時常想,二郎君和三郎君更孝順更體貼,特別是三郎君的善良,有目共睹。如果老夫人偏愛的是二郎君和三郎君,不知道會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