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青壯只需要在莊園里干上五年,每年繳納與官府規定田賦相等的糧食布匹,五年后不僅能恢復人身自由,還能帶走原本賣出去的田地。
李玄霸讓仆人宣傳,他不是購買田地和奴仆,只是“抵押”。
李玄霸用的是他和二哥的名號,契約上只蓋了他和二哥的印章,沒有以唐國公府的名義。
他雖然攢了許多錢糧,但對比其他勛貴豪強,這點錢糧不過是小打小鬧,又分散各地,實在是不顯眼。
再加上各個地方消息不靈通,每個州縣之間民間通信都需要以日計,上層勛貴也不關心底層百姓的事,所以這點小事沒有引起任何勛貴豪強注意,更別說引起朝廷注意。
就是李淵和竇夫人都對此事知情不多,頂多知曉李玄霸拿自己和李世民的錢財去救助了一些百姓而已。
李玄霸所做的“善事”只在底層百姓間傳遞。
許多百姓都等著“李二郎、李三郎”來拯救他們,甚至愿意不簽五年契約,一輩子投靠兩位“菩薩佛祖”。
李玄霸很快就將手中錢糧花了個干干凈凈。
反正他背靠唐國公府,手中零花錢沒了也不會降低他和二哥的生活水準。
老師們知道此事后,悄悄送給李世民和李玄霸許多錢糧,讓他們繼續以“李二郎、李三郎”的名義“借貸”。
宇文小娘子和長孫小妹還以自己的名義送來金銀,支持李玄霸和李世民的善舉。
兩位少女并不知道李玄霸和李世民所做的事不是善舉。
老師們知道李玄霸的善意不純粹。
以現在民怨積累的速度,五年后天下一定已經很亂了。李玄霸說五年后讓那些百姓離開,那些百姓肯定也不愿意離開。這些擴充的人力和田地,都將成為李玄霸和李世民的根基。
而且有“五年”這個期限,即使楊廣得知了此事,也不會對李玄霸和李世民生出警惕。
比起其他勛貴世家豪強們直接土地兼并購買奴仆,李玄霸和李世民五年后就會將土地和奴仆“放還”,這簡直是純粹
做好事了。
老師們唯一擔心的是李玄霸和李世民會不會在民間聲勢太過。
李玄霸寫信打消了他們的疑慮。
“陛下眼中沒有百姓。朝中大部分公卿眼中也瞧不起百姓,所以在百姓中的聲望在他們眼中一文不值。他們不會忌憚我和二哥。”
宇文弼猶豫了許久,還是將李玄霸真正的用意告知了宇文珠,沒有讓宇文珠過分誤會李玄霸的高尚。
宇文珠得知李玄霸的用意后,確實低落了一會兒。
但她想起李玄霸曾經對她說過的一句話,論跡不論心”。
無論李三郎的目的如何,李三郎做的就是善事。
何況這些目的難道就不是“善舉”嗎
等天下大亂,這些百姓會成為唐國公府抵抗亂世的底蘊,唐國公府也會為這些百姓庇佑。
這封信宇文弼也拿給了宇文珠看。
宇文珠看完后沉默良久,道“三郎怎么能說他的善意不純粹呢能看到百姓,會看重在百姓間的聲望,并譏諷陛下和公卿不重視百姓,三郎對百姓的善意就是純粹的。”
宇文弼頷首“三郎就是在這一點上很別扭。妄自菲薄是他最大的短處。你以后要好好幫他彌補。”
宇文珠道“我這就寫信夸他”
宇文弼失笑“好,快去寫。”
看著孫女充滿干勁的模樣,宇文弼心情復雜。
去年孫女連在信中多寫幾句自己的私事都羞澀無比,難以下筆。現在孫女表達感情的態度是不是過分直爽了
唉,罷了,直爽些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