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好吧,你說得對。”
李世民唏噓道“當他們對豪強世家動手,你就可以游說他們那你還游說他們做什么他們不是已經動手了嗎”
李玄霸伸了個懶腰,繼續算賬,一心二用道“沒有理想、沒有綱領的動手,只會給豪強世家造成一丁點小麻煩。他們主動點燃了小火花,我才好給這朵小火花里加點油。”
李玄霸切換心聲比如打豪強分土地,比如義軍來了不納糧。
李世民眼皮子猛地一跳,從坐榻上爬起來“喂喂,你這么說,會不會火燒到我們都滅不了的地步”
李玄霸不會。二哥,你說他們隊伍中有多少會識字算數的人
李世民想了想,猶豫道“不知道,但肯定不多吧。”
李玄霸是的,不可能多。以行軍打仗的后勤安排為例,管理者不會識字算數,人一多就會混亂。
李世民道“不止后勤。行軍途中如果不會識字算數,戰術安排也不容易。我只有三千人,路上安排多少個廁所爐灶都是麻煩事。”
李玄霸所以你知道為何他們就算聲勢再浩大,火焰都會熄滅了嗎
李世民思索了一會兒,嘆息道“士人不會支持他們。”
李玄霸出聲道“嗯。”
隋朝雖然已經有了紙,但紙張仍舊很貴,書籍十分貴重。
再加上魏晉南北朝的亂世讓民生凋敝,百姓連活下去都難,怎么有機會
讀書識字知識文化只在豪強世家中傳承,寒門庶族還未崛起。
無論是行軍打仗,還是治理已經打下的地盤,沒有讀書人是不行的。
一邊是與他們同階層的唐國公府,一邊是泥腿子,你是士人,你選誰當領導
大部分人都是不愿意看到一個原本被自己踩在腳底下的人突然爬到自己頭上,更別說他們還打出了“打豪強、分土地”這種嚴重損害自己利益的旗幟。
李玄霸在火堆中澆的油會讓火焰更加旺盛,也會阻斷農民起義軍轉變成新生統治階層的路。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如果生產力不發展,讀書識字的人就不會增加;只有餓不死才有閑心去思考人生,只有讀書識字了才能從前人的智慧中總結出自己的路。
雖然封建王朝都歌頌漢唐,但經濟都是往前發展的。明清這兩個封建制度快落幕的時代,實際上經濟比漢唐時期繁榮許多。
說句后世政治不正確的話,若論經濟,清朝才是封建時代的巔峰。它的人口規模是前朝不敢想的。而且這不是什么營銷號所說的土豆番薯玉米的外來作物的功勞,而是封建時代的積累,勞動人民的勤勞,兩個大一統王朝幾乎無縫切換所積累的財富。
而正因為明清的經濟繁榮,擴大了知識分子群體,才能造就一群先賢思考自身,思考未來,繼而推翻已經腐朽的王朝,找尋一條全新的路。
現在生產力的積累還遠遠不夠,甚至連封建時代的黃金時期都還沒有到來。所以農民階層的愿望注定會破滅。
這就是時代局限性。
李玄霸一邊撥弄算盤,一邊慢悠悠在心聲中給二哥科普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李世民聽得在榻上不斷抱頭打滾。
他都還沒當上皇帝呢,怎么就要聽皇帝都沒了的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