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十五萬人有個大問題,就是只有軍隊,沒有后勤民夫,讓士卒自己背負重達三石的糧草輜重。
誰背得動啊
士卒只能一邊行軍一邊將糧草輜重偷偷埋了。于是路走到一半,隋軍就斷糧了。
不過大軍之中,有個刺頭子沒有聽令。
這人就是宋國公賀若弼。
賀若弼是隋文帝時名將,自恃功高,桀驁不馴。楊廣很不喜歡他。
他本來會因為和宇文弼、高颎“誹謗朝政”被殺。宇文弼和高颎提前跑了,賀若弼不蠢,嗅到了不對勁,再加上他性格孤僻沒多少朋友,自己只在家里抱怨幾句沒人聽到,便一直活到現在。
賀若弼本來以為,無論是征討吐谷渾還是高麗,皇帝都該任命他為主將
。
但楊廣偏愛宇文述,總是讓宇文述領軍。
賀若弼對此十分不滿。他私下抱怨,楊素是猛將,韓擒虎是斗將,史萬歲是騎將,雖然都不如自己這員大將,好歹算個將。宇文述完全沒有為將的本事,只是因為討得皇帝喜歡而領兵,遲早會出問題。
此次攻打高麗,賀若弼再次請求為主將。但楊廣以他已經六十八歲高齡為由,只讓他領了一路偏軍,仍舊讓宇文述當主將。
宇文述下令后,賀若弼譏笑,究竟是他會打仗,還是老夫會打仗我聽你個鬼
于是賀若弼將輜重減半,沒有民夫便精簡士卒,裁三分之二為民夫運送后勤,自己領著精兵前往平壤。
他一路輕車快馬,將宇文述的大軍遠遠甩在身后。到達平壤時,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的水軍剛剛到達。
來護兒與賀若弼很熟悉,兩人合兵之后。來護兒本來想貪功獨自攻打平壤城,被賀若弼罵了一頓,便訕訕作罷,率兵接應宇文述的大軍。
歷史悄然偏轉。
“但沒偏太多。”李玄霸得到遼東前線戰報后,深深嘆了口氣。
楊廣所率領的那支大隋軍隊仍舊損失慘重,但因來護兒和賀若弼接應了宇文述的軍隊,原本會幾乎全軍覆沒的三十五萬隋軍偏師沒有遭受太大損失。
宇文述雖然打仗不行,但很有自知之明。他發現自己打仗確實不行后,就裝病將領兵權交給賀若弼,并送信告訴楊廣此事。
“將”還是老的辣,賀若弼一戰攻克平壤,高麗王高元逃走。
雖然遼東城還是沒打下來,但平壤破了。
你以為征伐高麗獲勝了
哈哈哈哈,沒有。因為高麗王高元派遣使者向楊廣投降,楊廣就下詔,撤、兵、受、降
賀若弼拒不受命,想要追殺高元,被楊廣派去的使者擒拿;隋軍撤到遼東,高元回到平壤,休整之后說不降了;楊廣勃然大怒,卻因秋雨到來后勤難以為繼,在八月撤兵返回這一條條前線消息,真的把李玄霸看得肚子都笑疼了,眼淚都笑出來了。
李世民握緊雙拳,目眥欲裂“荒唐”
李玄霸擦著笑出來的眼淚道“這一征高麗的結局,居然和史書中三征高麗的結局混在一起了。三征高麗的結局就是來護兒大破高麗,高元請降后,楊廣就不顧來護兒繼續出征的請求,強命來護兒退兵。哈哈哈,偉大的皇帝只是想要個臣服的國書而已,你們還真當他想攻城略地開疆擴土啊。”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按住弟弟的腦袋“別笑了,笑得比哭還難看。”
李玄霸止住笑聲。
他罵道“狗日的楊廣。”
李世民小聲道“嗯。”
是歲,去年剛遭遇了大水災的崤山以東,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旱。
一澇一旱,餓殍無數,疫病橫行。
此時,一首菜人哀悄然在中原唱響,聞者無不色變。
這首詩也傳到了清河郡。
李玄霸將寫著高麗戰報的紙丟進火盆,脆弱的紙張很快就化為了灰燼。
李世民站在火盆旁,低頭看著火盆中的灰燼。
“阿玄,天下提前大亂了。”
“這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