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小部落常趕著牛羊來牙帳朝拜突厥可汗,尋求突厥可汗的庇佑。
鐵勒部落原本是東突厥的附屬部落,但因為東突厥橫征暴斂而起兵反抗,后來舉族投向西突厥。
回紇在此時也屬于鐵勒部落中的一支。不過鐵勒部落只是其他人對回紇等部落的統稱,他們自己不承認與其他部落是一族。只是在面對東西突厥和大隋時,他們只能捏著鼻子以“鐵勒”之名一起行動,不然對方會給他們一個“你誰啊”的眼神,不予理睬。
葉護與李世民、李玄霸結交之后,成為回紇部落對外聯絡第一人,被迫背下了外界所稱呼的“鐵勒部落”族群中其他部落的譜系和風俗。現在他冒充一支從西突厥逃回來的鐵勒小部落首領,輕而易舉。
薛舉第一次做這種冒險的事,有點擔憂地問秦瓊道“他們真的會相信我們如果他們不信怎么辦”
秦瓊疑惑道“不信就不信,我們本來就要打他們。”
薛舉撓著很久沒洗的頭道“既然我們本來就要打他們,那還冒充鐵勒部落干什么”
“不知道。”秦瓊十分干脆道,“聽主公的命令。”
薛舉“”你能不能動動腦子將來你獨領一軍時,難道也不動腦子嗎
他沒想到,秦瓊就沒想過獨領一軍。
秦瓊雖出身寒微,但先祖畢竟還是有點積淀,若族人幫忙,他讀得了書。
事實上秦瓊也確實識字,勉強稱得上寒門士子。
只是秦瓊一翻書本就頭疼,雖然咬牙讀了,但很有自知之明地發現自己確實不是讀書的那塊料。
他入伍之后先后得來護兒和張須陀看重,也有機會跟著將軍們聽兵法。
然后他又很有自知之明地發現,自己的腦子好像不是太好,反應總是慢半拍,當個副將領兵打仗沒問題,但讓自己做出戰略抉擇戰術安排,秦瓊就兩眼一抹黑了。
認清自己后,秦瓊就努力磨礪武藝。
這個世上能當主將的人寥寥無幾,位置大多被世家勛貴占據。自己只要能當上一員無可替代的猛將就行。
原本歷史中秦瓊也是如此。
他跟在李世民身邊為副將許多年,羅士信等人都曾獨領一軍,但他始終沒有當過主將。跟在李世民身邊都學不會獨自領兵,秦瓊實在是沒有天賦。
有自知之明的秦瓊讓自己成為無可替代的猛將,越過一眾主將被皇帝記在心中。
至于秦瓊被李世民冷落的荒謬推測,甚至有人還搬出他在凌煙閣功臣排名最末來佐證這件事嗯,凌煙閣的功臣牌位順序,是按照凌煙閣建成那年,貞觀十七年功臣官職品階來排位,如果官職位次等同就死者為大。史書中有很確切的記載。
秦瓊因為早年受過多次重傷,貞觀后一直養病,連上朝都艱難,沒有機會立功,所以死后只追贈了徐州都督;理應功勞排前五的李靖因為還沒死,官職不如魏徵等獲得了死后追贈官職的同僚,才排
第八;房玄齡也因為還沒死,所以他這個活著的司空的畫像位置都要因為死者為大,掛在去世的司空李孝恭和魏徵后面。
這和他們在玄武門之變是否賣力,李世民是否小心眼沒關系。
這種瞟一眼凌煙閣的記載就能平息的討論,成為網絡上初唐經久不息的熱門話題之一。只能說,大部分歷史愛好者甚至歷史腦殘粉,都是懶得看史書的。
這個時空中的秦瓊也早早對自己的未來做好謀劃,不在做不好的事上花力氣。薛舉問秦瓊,問了個寂寞。
但他只和秦瓊最熟悉。秦瓊不能為他解答疑惑,他不好意思問其他人,只能抓耳撓腮等李世民下命令。
李世民接下來的命令讓薛舉更困惑了。
這位年少的主公居然命令部下砍樹給牛羊做圍欄,一副好像真的要在這里好好放牧的模樣。
草原上降水較少,樹木很難生長。燕然山下鄂爾渾河畔是難得的較為濕潤的地方,在半山腰和河畔長有樹木。
草原人從搭帳篷、做圍欄到吃飯喝水都需要木頭,制造武器也需要木頭。這里既有廣闊的水草豐茂的草原,也有可以砍伐的森林,才會成為歷代草原霸主心儀的“首都”。
李世民親自帶著人砍木頭做圍欄搭帳篷搭篝火,還在淺灘上搭了簡易木橋,主動退到了河對岸居住,只留少部分人在河這邊看管牛羊。
他還讓人把從其他部落掠奪來的弓箭、武器拿出來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