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登基典儀還是十分隆重,李玄霸沒有故意克扣,畢竟這是他們李唐的顏面,只要能做到的待遇,他就給李淵拉滿了。
李淵登基之后,就將李世民封為太子,李建成封為齊王,李玄霸仍舊是晉王,李智云這個原唐國公則是楚王。
他還特別在李建成的封王詔書中強調李建成謙讓太子之位的事,夸贊了李建成對李世民的兄弟之情。
匆匆趕回來的李智云對李玄霸附耳道“聽得我都直犯惡心。而且我才是唐國公,他怎么一直住在我的唐國公府里”
李玄霸還未回話,在他們身后的國公堆里,某個姓高的國公干咳了一聲,李智云立刻站直身體,目不斜視。
李玄霸在心里感慨,高老師的威嚴越來越重了。
李淵在冊封詔書里夸獎李建成這件事,李玄霸早就知道,還參與了詔書的起草,所以并不驚訝。
他只是好奇為什么李淵這么喜歡“齊”這個稱號。
誠然除了發家的封號,比如朱元璋時的“吳王”,“秦漢晉齊楚燕趙魏韓”封號高其他春秋國別封號一等,禮制上是同一個檔次。但他以為魏、趙在李淵龍興之地,漢又曾經有過大一統王朝,李淵會給李建成選魏、趙、漢的稱號。
說來已經死透了的李元吉原本也該是齊王,真是巧了。
當李淵冊封完皇子后,朝中許多擔憂奪嫡之爭的大臣都露出松了口氣的神情。
他們以為大唐建國之初的奪嫡之爭在這次冊封儀式后就消弭了。
這群憂國憂民的老臣們看向恭敬地站在李建成之后的李玄霸,眼中難掩欣賞。
李淵冊封完皇子之后,又冊封后妃。除了竇皇后和萬貴妃,李淵稱帝后,后院里多了幾個李玄霸不認識的女人,其中幾人還有了身孕,這些女人統統有了份位。
這不是李玄霸和群臣關心的事,他們睜著眼睛打瞌睡,把這冗長的后宮冊封熬了過去,終于輪到重頭戲,給大隋皇帝定謚號。
楊道玄府中。
楊侗捧著下巴看著堂弟在榻上亂爬“二弟,你說我會有怎樣的謚號”
他們改變身份后,就把本來就不怎么熟的大哥從兄弟行列暫時剔除,楊侗是老大,楊侑是老二,堂弟楊愍成了老二。
楊侑道“你才當多少天皇帝你應該沒有謚號。”
楊侗嘆氣“我猜也是。表叔說冊封的事都是李淵做主,我想要個好謚號,等二表叔登基后再挑。”
楊侑無語道“你人還沒死,想什么謚號多不吉利何況一個傀儡皇帝的謚號也沒什么好想的。兄長如果想要謚號,
我們努力讀書習武,將來賺個更有意義的謚號。”
楊侗道“我就想要兩個謚號不行嗎一般人都只有一個謚號,我如果有兩個謚號,那多厲害啊。”
楊侑“”兄長的想法他真的不懂。
皇宮中,滿朝官吏也翹首以盼,等著李淵把他們共同商定的楊廣的謚號念出來。
原本楊侗繼位之后,洛陽小朝廷給楊廣定的謚號是“明”。
“明”是個美謚。“思慮果遠曰明;任賢致遠曰明”,東漢第二位皇帝,公認的有能之君劉莊的謚號就是“漢明帝”。
這個時候的人不像后世人把京杭大運河錯當隋唐大運河,然后說楊廣“思慮果遠”沒錯。封建王朝沒那么多舍己為民的想法,所謂“遠”,就是家族和事業的延續。
在原本時空中,皇泰主給楊廣定的謚號也是“明”,夸楊廣任用賢才有遠見;竇建德這一方的文人給楊廣定的謚號是“閔”,取“慈仁不壽曰閔”之意,夸楊廣仁慈。
他們為了拉攏隋朝舊臣,都捏著鼻子給楊廣美謚。但有意思的是,“任賢”和“仁慈”恰好是楊廣在世的時候,就已經被人抨擊絕對不存在的美德。所以楊廣的兩個謚號完全是和真實情況反著來,算是明褒實貶的諷刺。
文人的筆真的很有意思。
在原本歷史中,李淵在武德四年,大唐根基已經穩固后,才給楊廣定謚號。大唐現在已經統一大半天下,立國根基十分穩固,所以李淵現在也不用奉承楊廣。
在定楊廣的謚號時,李淵和李玄霸有一點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