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才復站直。
群臣結束“蹈舞禮”后,玄甲兵和他們身前的李世民心腹部將起身,李玄霸和李智云再次引領部將和玄甲兵行“蹈舞禮”。
李世民再次舉起酒杯,讓眾人平身。
玄甲兵幾千人的“蹈舞禮”聲勢浩大,震得百姓和群臣先心生恐懼,又忍不住感到心潮澎湃。
而之后,胡人出列,站在最前方的卻是大唐的平陽公主,李昭。
李昭仍舊穿戴將軍服飾。她戴著頭盔站在李世民的部將中,李淵等人居然沒有認出來。
李昭取下頭盔,胡人使臣高聲唱名。
東突厥始畢可汗、頡利可汗等,西突厥莫賀設阿史那泥孰等,吐谷渾天柱王等,還有高昌等西域小國派來的王子、親王,皆在李昭的帶領下,三行“蹈舞禮”,作揖下拜,口稱“天可汗”。
眾人震撼,不敢置信。
李世民再次舉杯。
“眾卿,平身”
西域諸王,皆為眾卿
“陛下萬歲”
“天可汗萬歲”
百姓再不顧對皇帝和權貴的恐懼,皆叩首高呼“萬歲”。
有士人學過“蹈舞禮”,以暢想身居高位時向皇帝拜謝。他們紛紛跳起了“蹈舞禮”,雖然動作別扭,參差不齊,但此時無人嘲笑他們丑態,也無人斥責他們僭越。
百姓不知道“蹈舞禮”是什么,但他們見到眾人起舞,也都笨拙地學了起來,一邊作揖一邊鼓掌一邊高呼萬歲,每個人都認認真真地做了三次。
由護送李世民回長安的百姓牽頭,長安城中被禁軍遠遠隔開的百姓也跟著高呼萬歲,鼓掌起舞。
一時間,長安城內四處都有人高呼萬歲,鼓掌起舞。
“蹈舞禮”已經不是“蹈舞禮”,而變成了民間最普通、最歡快的舞蹈。
唯獨高呼“萬歲”不變,聲浪一浪高過一浪,從城外傳到城內,又從城內傳到城外。
聲浪震天。
地震之后小的余震不斷,地上的水汽和塵埃升騰成云,長安的天空已經陰了許久。今日雖然天氣不錯,但仍舊有些薄云,天光昏昏不見大日。
不知道是高呼“萬歲”的聲浪蕩開了薄云,還是時近晌午,本就該是太陽出現的時候。陽光劈開云霧,金輝灑向大地,昏靄散盡,一片敞亮。
剛經歷亂世,又遭遇天災的百姓掩面痛哭,高呼“萬歲”,聲嘶力竭,仿若受傷的野獸在嘶吼。
李世民沒有再說平身。
他默默地將酒杯遞到嘴邊,然后一飲而盡。
大隋的秦王,大唐的新帝,哪怕十一二歲剛上戰場時都心中無懼。
此刻,李世民居然對過于沸騰的民意,過于熾熱的期盼,心生畏懼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