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我麾下都是一群什么人啊,怎么殺性比我這個帶兵打仗的還重
李世民好不容易把裴世矩和蘇威安撫下來,封德彝等隋朝老臣聯名上書,覺得裴世矩說得對,陛下我們把山東五姓七望全部流放,把他們的地都分了吧
李世民“”
盧赤松看到李世民給他的彈劾文書,滿臉不敢置信。
李世民按著眉角道“你們究竟在隋朝得罪了多少人怎么全都想殺你們”
盧赤松咬牙道“他們都在嫉妒我家的聲望”
李世民嘆氣“可能吧。”
他還以為隋朝舊臣會站在山東士族的一邊。就算不站隊,隋朝舊勛貴可能也會有兔死狐悲之感,不會落井下石。
結果這伙人之前按兵不動,只是在觀察自己是不是真的要對山東士族動手嗎
“朕不會濫殺無辜,盧卿盡可安心。朕將這些彈劾文書給你看,只是讓你心里有數。”李世民語重心長道,“看看你們惹了多少人不滿今后請務必謹慎。”
盧赤松的歲數比李世民大二十歲,李世民這語氣,好像他比盧赤松長一輩似的。
盧赤松離開時心情十分輕松。他知道,關隴勛貴跳得越高,他就越安全。這次危機,范陽盧氏度過去了。
果然,李世民按住了朝中對山東士族雪花般的彈劾,只將滎陽鄭氏主脈“三祖房”打散流放巴中、江西、嶺南等地,除了與李建成結親之外的滎陽鄭氏旁支,一律赦免,不牽連無辜。
鄭仁泰的族人不屬于滎陽鄭氏“北祖、中祖、南祖”三房,所以沒有被牽連。他叩謝皇恩后,變賣祖產,將族人全部遷徙到長安附近,不再以“滎陽鄭氏”,而是以“京兆鄭氏”自稱。
其他滎陽
鄭氏之后也陸續離開滎陽避禍。
滎陽鄭氏子弟雖然在李唐陸續有出仕者,但郡望已滅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就如現在的“王、謝”二族一樣,不復世家門閥之名。
李唐剛建國不久,貞觀二年,自北魏起一直屹立在世家門閥頂端的滎陽鄭氏轟然倒塌。延續自北魏的高門世家人人自危,積極入朝為官,再不敢自詡清高。
朝臣們還在為繼續扳倒更多的山東世家再接再厲,李世民卻在貞觀二年年末,接連下詔斥責對山東世家咬住不放的人。
連裴世矩、蘇威和房喬都被貶官。李玄霸接替裴世矩,又變成了首相。
李世民保護山東世家的意圖十分明顯,想要落井下石的人也只能偃旗息鼓。
在這場斗爭中跳得最高的瑯琊王氏大儒王云被免官為民,憤然在民間開辦學院,揚言再不出仕。
李世民沒有阻止他,還贈予了他財帛,肯定他的品德和才華。
于是江左士族也暫時偃旗息鼓,放棄了把山東士族一同拉下云端。
貞觀三年正月將臨,李世民封存朱筆玉璽。
朝堂風波終于平息。
貞觀元年吵鬧,貞觀二年更吵鬧。
朝臣們心里都對貞觀三年的到來充滿恐懼。
百姓們卻不一樣。
雖然貞觀二年興徭役修補黃河堤壩,還有山東匪患。但很奇怪的是,除了被匪患騷擾,百姓并未感受到太多折磨。
甚至經歷了匪患,崤山以東的百姓只要沒死,居然還迎來了豐收。
豪強從自己家鄉起事,很少劫掠自己家鄉。他們如果流竄到他鄉就會肆意燒掠,但匪患平息太快,幾乎沒有匪患離開起兵地。
匪徒在唐兵的圍剿下逃入山中,平原上的田地幾乎沒有損傷。
雖然死了很多無辜的百姓,但活下來的百姓都過了個能吃飽的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