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嘴皮子,他們是真的說不過。
李玄霸就咬死了一點,連算數都不會,你當個什么官當一個平庸的官員需要收得上來賦稅,當一個優秀的官員要收得上來更多的賦稅還讓百姓生活更好。“賦稅”二字拆開,全是數字。
“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治理國家,放到紙面上都是一個個數字。把這些都交給幕僚做好做壞全靠幕僚良心嗎這和將家里的賬本全部交給仆從,自己不管不問有什么區別”
“加強算數考核會篩下一群賢才連算數都不會,賬本都不會看,賦稅都不會算,收支都搞不明白的算什么賢才他們進入朝堂能干什么每日喝喝茶聊聊天,挑挑同僚的刺魏玄成給同僚挑刺都要先算一算同僚的收支是否平衡呢”
李世民幽幽道“是啊,魏玄成挑刺都是有理有據,連朕借口給寒鉤烏鏑改善伙食多吃了幾只羊,他都能算出來。”
李玄霸“哥,這個你就別說了,丟人。”
吃羊就吃唄,誰還阻止你了為什么要借口給寒鉤烏鏑改善伙食,然后去吃寒鉤和烏鏑的羊二哥你的腦子究竟是怎么想的
人家魏玄成也不是彈劾你多吃了幾只羊,而是罵你撒這個丟人的慌
李世民很委屈。他又不是故意撒謊。只是那段時間突然瘋狂想吃小羊羔,但是為了口腹之欲下旨又覺得有點尷尬,才借了寒鉤和烏鏑的名義。誰知道魏玄成那個田鄉舍巴翁佬一點面子都不給。
朝臣“”
行吧,連只需要挑刺的御史都得算數好,才能盯緊他們的日常花銷。確實,當官不能不會算數。
其實群臣的算學都不差。
無論是隋朝還是漢時,得到舉薦的士人都要再進行一次統一考試,才能根據考試成績授官,這就是科舉制度的源頭。
算學一直都是士人必考的科目。隋朝和唐初在琢磨科舉的時候,也分了算學這一科。
只是群臣人為算學是基礎技能,不需要考核士人們都會。
不會有士人不會算學吧這不是啟蒙就該學的嗎群臣不是說當官技能中算學不重要,而是認為這個太基礎,不需要特意拿出來考核。
群臣知道算學的重要性,只是不理解李玄霸將算學考核地位拔高的緣由。他們認為這樣根本起不到考核賢才的作用,不如多考點其他的。
李玄霸承認,他其實是在拿著“算學的重要性”詭辯,和群臣們辯論時完全牛頭不對馬嘴,所以朝中公卿才對自己忍無可忍,擼起了袖子。
以大唐的現狀,確實算學是士人的基礎技能。他所考核的都是最基本的算學知識,著重于應用,不是“數學難題”,對大部分士人而言,都如吃飯喝水一樣簡單,不需要額外考核。
如今有底氣參加科舉的人哪怕是寒門士子,都是十里八鄉有名的才子,過目不忘和心算幾乎都是必備技能。他加大算學考核的比重,等于是單
純送分了。
“現在是這樣,但等科舉范圍進一步擴大之后,就不一樣了。”除了對二哥,李玄霸只在和友人的信中說了實話。
科舉為了錄取更多的人才,降低考官的主觀行為,科舉試卷的限制會越來越死。
明朝對科舉有兩項重要的措施,一是八股文啊,一是館閣體。
八股文規定了格式,館閣體規定了字體。前者讓科舉取士變得僵硬,后者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書法的發展。
但格式固定、字體固定,考官閱卷時才會更客觀,盡可能減少作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