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霸為二哥的灑脫大為震驚。
連子孫的錯誤決定都不能讓二哥難受,他可太難受了。人生樂趣真是越來越少了。
李世民當皇帝后日理萬機,對外夷的情報收集工作就落在了李玄霸頭上。
以前兄弟二人身邊沒有幫手的時候,李玄霸也是負責情報和后勤,現在干回老本行了。
李玄霸直接與裴行儼對接,讓裴行儼屯兵期間多與六詔貴族交流,收集他們的信息。
中原流行修族譜,周邊小國也把修族譜當作一個時尚的事。李玄霸對喜歡把自己祖宗和姻親都列在小本子上的人十分歡迎,大大節省了他收集情報的難度。
特別是通過梳理姻親網絡,李玄霸能輕松地看到對方朝堂的薄弱點,知道給哪些人送禮最合適。
獅子搏兔也需全力。中原輕視蠻夷,不太愿意對蠻夷小國使用手段。但李玄霸并無中原人士的堂皇正大之氣,就算老師用戒尺敲他二哥的腦袋,他也喜歡使這些付出少見效快的陰謀詭計。
裴行儼帶著幾馬車資料回來,擔心節外生枝,徑直駛入了晉王府,美其名曰給晉王送禮。
他這樣做,當然被御史彈劾。
李世民準了彈劾,讓裴行儼免官在家反省。
裴行儼在六詔受了大罪,差點水土不服死在六詔。這人頭鐵,病了也不肯回來。見裴行儼閑不住,剛回京又想外放,李世民干凈利落地免了裴行儼的官,讓他在家好好養身體,順帶與幼弟裴行儉交流交流感情。
裴行儼的父親裴仁基老當益壯,在洛陽快城破的時候還得了一個老來子,取名為裴行儉。
今年裴行儉已經三歲,口齒伶俐,問題特別多。裴仁基就沒見過每天無數個“為什
么”的孩子,實在是撐不住,恰好李世民在到處宣揚李玄霸帶熊孩子的本事天下第一,裴仁基病急亂投醫,居然抱著三歲幼子來尋李玄霸拜師。
李玄霸早就在關注裴行儉。
在原本時空中,裴仁基和裴行儼試圖復立楊侗為帝失敗,被王世充夷滅三族。裴行儉是裴仁基遺腹子,才幸免于難。
被親戚資助,沒有親戚教導,裴行儉雖憑借父兄蔭庇求得蔭官,但轉身就發奮苦讀考上科舉明經科,成為蘇定方的部下和弟子。
李玄霸已經準備好了為裴行儉和蘇定方牽線,為這對師徒在這個時空中續結緣分。
誰知道裴仁基這么早就受不了自己的幼子,非要給裴行儉找個老師。蘇定方現在還沒成名,自然成不了裴行儉的老師。在李世民的惡趣味下,給李玄霸下詔牽線,讓李玄霸為帶太子提前練手。
李玄霸原本撕了詔令讓他哥滾,但不知為何宇文珠一見裴行儉就十分喜歡,最終裴行儉還是來晉王府常住了。
裴仁基年紀大了渾身老病,裴行儼遠在六詔。見李玄霸肯照顧自家幼子,裴仁基便厚顏無恥地讓裴行儉每日過來蹭飯,美其名曰“服侍老師”。
李玄霸對此只能呵呵。
裴行儼回來,李玄霸終于可以把這個“十萬個為什么”小豆丁丟給裴行儼。
裴行儼被免官之后,整日一副紈绔子弟做派,帶著弟弟到處閑逛。等李玄霸有空的時候,他便來騷擾李玄霸,在李玄霸家蹭吃蹭喝,一副無賴做派。
大唐第一次科舉考試,京城士子云集,到處都有熱鬧看。裴行儼天天拉著李玄霸出門看熱鬧,從考場開門一直看到放榜。
第一次全國自薦科舉,大唐君臣都是摸索著忙碌。李世民自科舉前一旬就開始熬夜,政務堆積如山,完全做不完。
李玄霸為避免被二哥拉壯丁,借口換季生病逃了出來。
今日放榜,李世民頂著個黑眼圈與百官一同等著大唐科舉童生試第一次唱名。
等唱名結束,大唐君臣才能暫時松口氣,等待會試的“大考”會試是赴試的士子的大考,也是大唐全體君臣的大考。
而李玄霸,則和街溜子裴行儼隱藏身份來到趕考士子居住最多的坊,等著看士子們或欣喜若狂或哭天搶地。
報喜的人陸續到來,新鑄的貞觀銅錢撒得滿地都是。
裴行儉攀爬到裴行儼脖子上坐著,抱著他兄長的頭,眼神閃閃發光“我將來也要考科舉”
裴行儼笑瞇瞇道“好啊。我憑戰功入仕,你憑才學科舉入仕,我們兄弟二人就是有門蔭也不用,只憑自己。”
裴行儉笑得大眼睛也彎成了月牙。明明兄弟二人不常見面,此刻表情卻如出一轍“對”
裴行儼盯著弟弟走進人群看熱鬧,讓裴行儉去抓灑在空中的銅幣。
李玄霸沒有跟著去。
他站在原地,將裴家兄弟二人的嬉笑收入眼底。
原時空的裴行儉是什么模樣
有裴家宗族養育,裴行儉的吃穿讀書肯定是不愁的,只是不可能坐在兄長的肩膀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