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雖不故意針對打壓廣府,但廣府現在的管轄范圍較小,地位重要性較低,現在由嶺南道總管薛道衡兼任廣府都督,沒有額外派人。
桂府有靈渠與長安連通,是長安控制嶺南道的橋頭堡;廣府衰敗后,交府所在的交州便承海路之便,能夠到達嶺南大部分州縣,也能與江左、中原海路相連,所以成了嶺南道東部實質上的政治經濟中心。
俚獠酋帥便在桂府和交府之間的連綿山巒中擔任大小州府的總督。
嶺南的山不高,但所占面積過于廣闊,不僅難以種田,且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幾乎也斷絕了道路聯通。這一片地方的酋帥雖領總督之位,但一直以小國國君自居。
在眾多酋帥中,以寧氏家族、馮氏家族勢力最為強大。
馮盎對大唐表示忠心后,李世民和李玄霸都以為嶺南豪強僅有寧氏家族獨木難支,應該會安分下來。
薛道衡卻上書,稱欽州今北部灣一帶總管寧長真有謀反意圖。他還暗奏,雖然馮盎確實對大唐忠心耿耿,但馮氏家族也有人試圖參與謀亂。
馮盎也上書,嶺南局勢不穩,他希望陛下給他跨州平叛之權。
馮盎為高州都督,本也是羈縻統治中的首領,可自行出兵。他卻在出兵前先請求皇帝授權,可見是把自己這個總督當刺史看待,委婉告訴皇帝,支持皇帝在馮家勢力的自留地高州廢總督府了。
交州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幾乎與所有有謀反意圖的酋帥總督都相鄰。無論是否有謀反意圖,酋帥總督都十分關注交州新總督的人選。
盧祖尚拒絕赴任,酋帥總督又生氣自己的祖地被輕視,又有點慶幸。
小嘍啰不來,晉王親自來了。沒異心的酋帥忙著籌集禮物,有異心的酋帥有點慌了。
欽州總管寧長真對是否拜見晉王猶豫不定。
不去拜見,豈不是明擺著告訴晉王自己要謀反自己還沒做好謀反準備呢;去拜見,寧長真又擔心晉王扣住自己,甚至直接把自己殺了。
猶豫來猶豫去,寧長真就收到了另一個獨自領兵的寧氏宗族子弟寧純的書信。
寧純雖是欽州酋帥寧氏族人,但他父親是大隋合浦郡太守,自己自幼是官宦子弟,文化層次很高,常以宿儒自居,對中原王朝的認同感也很強。
寧氏族人全體舉手要叛唐當土皇帝,寧純獨力反對,還放話別想那些有的沒有的,你們要是敢叛,大唐不出手,我都能恁死你們。
寧純還一直對馮盎頗有不滿。
他的出身不如馮盎,更沒有冼夫人這么優秀的長輩蔭庇,也不是寧氏的族長,所以不能像馮盎那樣去長安拜見皇帝。
馮盎自詡忠于中原王朝,不僅得到皇帝厚賞,大儒薛公和李將軍也對馮盎較為特殊,連魏宰輔都夸張馮盎。
但馮盎居然厚著臉皮當高州總督,而不是自請陛下廢總督立刺史這家伙絕對居心叵測,辜負了大唐對他的信任
陛下,你信我啊,馮盎絕對要謀反不,他現在已經準備謀反了
寧純在原本歷史中也是大唐忠臣,比還顧忌馮氏族人,與李世民形成默契,在自己身死后才廢總督立刺史的馮盎忠心純度還要高一些,那是真的不認叛唐的同宗為同宗,平叛特別積極。
寧純是南合州今雷州半島刺史。因為他是大唐忠臣,無詔不愿意離開任地,所以眼巴巴等到李玄霸來到南合州后,才得以拜見李玄霸。
李玄霸到來前,從合浦珍珠到外夷珍寶再到山中奇石奇木,寧純把禮物都已經換了十幾遍。
他一邊擔心送的禮物不夠表達自己對大唐的忠心,一邊又擔心自己送的珍貴禮物太俗氣惹狂士大儒晉王殿下不喜。
當李玄霸到來時,寧純都頗有些破罐子破摔,直言自己送的只是俗物,但自己也只有俗物送的出手,希望晉王殿下不要嫌棄。
李玄霸失笑“二哥初創時一窮二白,養兵全靠我經商和他自己去草原上攻打叛隋的突厥部落。這些可不是俗物,都是我和二哥睜眼閉眼都想要的寶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