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認為自己家奴的戰斗力和中原軍隊沒區別。畢竟在魏晉時常去嶺南招聘雇傭兵,南蠻兵的戰斗力可是史書記載過的。
但玄甲兵來了,他們的家奴就像是煮熟的雞蛋一樣一捏就碎,沒有絲毫招架之力。
中原的軍隊這么強嗎史書中不是這么寫的啊
老者都憐惜這群人了。
有沒有可能不是中原的軍隊都這么強,而是在中原、草原都戰無不勝的玄甲兵才這么強
魏晉時先后統治交州的孫吳、司馬晉都算不上戰無不勝,中原無敵,不也壓著交州豪強打大隋建立時,交州又有豪強以為有機可乘想要自立,幾百個隋軍就把他俘虜了。你們究竟哪來的自信
老者姓虞,先祖是孫吳交州刺史虞汜。
司馬晉建立,繞道與孫吳爭奪交州,試圖兩面夾擊孫吳。當時在位的是末代吳帝孫皓,派虞汜攻打進入交州的晉軍。虞汜大破晉軍,被拜交州刺史、封馀姚侯,不久病逝。
虞汜之父虞翻因剛正得罪孫權,被放逐交州。
虞翻被放逐也不頹廢,為道家、儒家經典學說做注,在交州開書院講學,聽課的弟子常有幾百人之多。
虞翻死后,孫權后悔,將虞翻諸子召回。但虞翻死在交州刺史任上,虞家又在交州因虞翻弟子眾多較有聲望,所以孫吳滅亡時,虞翻子孫便留在交州
避禍,這一避,就在交州扎了幾百年,成了交州豪強。
虞家雖成了交州豪強,可沒認為自己是南蠻,仍舊以儒學世家自居。
孫吳在中原人眼中也算“南蠻”,但對比嶺南土豪強,曾經的孫吳重臣、江左大儒虞翻的子嗣,怎么也能拍著胸脯自稱一聲文明人。
所以李玄霸在提起嶺南未來時,虞老激動得難以自已。
晉王殿下口中開辦書院、教化百姓,為嶺南未來成為文教興盛之地而披荊斬棘的先祖,不就是他的先祖虞翻嗎不就是指的他們虞家嗎
晉王殿下是委婉地夸贊虞家的先祖,讓他們這群虞家子孫向先祖學習呢
李玄霸肯定了虞家先祖的貢獻,虞家就堅定不移地和大唐站在一起。
虞老聯系了當初的孫吳避禍嶺南的官吏后人,又聯絡了南朝滅亡后避禍嶺南的官吏后人。
再久遠的避禍之人,大概都已經完全被同化,不再思念故鄉。但他們也不會把自己當南蠻,只是保持中立。
虞老等人還留有回歸祖地的心思。雖然他們舍不得在嶺南創下的家業,但至少也要讓一支族人回祖地重建祠堂。
他們的想法與馮盎類似。馮家也是南朝建立后才到嶺南開辟家業。
李玄霸動手后,虞老立刻在嶺南土豪強中宣揚大唐的強盛,和被殺家族的活該,安撫住因驚慌而想要反抗的家族。
反抗你們動手了嗎不是說和你們無關嗎那你們怕什么都跟著我去請罪只要你們真的沒摻和這件愚蠢的謀逆,我們交州豪強同氣連枝,我小老兒豁出性命保你們
李玄霸把染血的刀刃架在了交州不聽話的豪強脖子上,虞老等心向中原的交州豪強使勁地游說,均田制終于在交州推行,交州兵府也順利建立。
李玄霸帶來的玄甲兵老將全部在兵府領了官職。被殺的豪強家產全部充公,一部分田地成為軍屯官田,一部分田地給李玄霸贈送給虞老等親近大唐的豪強。
一個季度后,交州的田地就收獲了一次。
李玄霸在龍編城建立官方書院,老師薛道衡和自己成為書院名譽院長、副院長,邀請虞老等當地儒士講學,又拿出重金邀請各地大儒來交州講學,自己承擔路費和食宿費。
官田的部分產出用以承擔書院將來持續開銷,而建造書院的巨大投入則是李玄霸以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名義自己掏腰包。
他還冒充他哥給書院題字,以表示建造書院的錢真的是大唐皇帝出的。
“等你回長安,讓陛下換個真的來,以免被朝中多事的人彈劾。”薛道衡雖然無語,但懶得阻止,“現在長安春闈已過,不知情況如何。”
李玄霸也挺關心春闈。怎么二哥的信還沒來
“交州賊人襲擊潞國公潞國公都遇襲了,他們的刀鋒難道都指著晉王殿下了”